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

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

ID:37723388

大小:27.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_第1页
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_第2页
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_第3页
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如何凸显文体特点文体或称文本体式、文本样式、文章体裁,“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可见,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审美效应。由此引申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也理应体现文体的特点。面对不同的文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最终所形成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同的。例如,说明文有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它是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教学方法应是适合于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2、学生最终形成的阅读能力,也应是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而不是其他。可以说“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人总结主要是:内容——形式——内容,或者说“粗读感知内容——细读品味语言——回归整体升华情感(或拓展升华)。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质疑的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任何文体都用着这一形式。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体会”、“感悟”式的“词语理解”、“语段研读”充斥着整堂课,而没有考虑这一教学方式是否合适,没有考虑到文体的特点。因此而形成的阅读能力,是没有“实战能力”的。我以为阅读教

3、学应凸显文体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文体特点“教学目标”回答的是“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面对的问题。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目标定位错误而说是一堂好课,这是不可想象的。文体作为文本的形式特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是重要的依据。《天净沙·秋》是一首元曲,作者以秋天的景物作为写作的题材,通篇由十二种表现秋天特点的景物组成。前两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营造了秋天萧瑟、凄美的意境,读来令人沉郁、凄凉。后几句“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

4、黄花。”又给人动态和色彩的美感,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读者的感受此时也变得明朗。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古诗词“有境界则自成格调”。怎样让学生体会这种意境?感受画面的美呢?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定为:反复朗读,展开联想感受此曲所营造的秋天意境之美,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节奏感和韵律美。《鲸》是一篇说明文,条理清晰,语言表述准确、理性化,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定为:学习课文,能说说鲸的特点,学习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通过例句学习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并能进行运用。《怀念母亲

5、》是季羡林的一篇散文,语言清新淡雅,平实中饱含深情,读来令人泪下。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本文没有具体写人、写事,以“怀念两个母亲”这一中心统领全文,巧妙地将日记等材料整合在一起。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定为:有感情朗读课文,从具体语境中体会我对“两个母亲”的怀念。 二、教学方法的文体特点“先有教学内容的确定,再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要体现文体特点,教学方法须与目标相适应,根据具体的文体而灵活选取,即教学方法(包括阅读方法)是适合这种文体的教学方法(包括阅读方法)。如诗歌教学以“诵读”“感悟”,展开“想象联想”为主,而用“讲解法”是不适合的。在教学

6、《天净沙·秋》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初读感知秋景;展开想象体会意境;背诵感受音韵节奏。“诗无达诂”,一定要分析出诗中描写了什么,体现了什么,无疑会走入诗歌教学(或诗歌阅读)的歧途。又如说明文教学,如果还用“诵读”“感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学生也就不可能习得如何阅读说明文章的方法和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说明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清楚“说”了什么,是否“说明”了,即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让学生学习它是如何“说明”的,即说明的方法,文章的结构安排等。相对应的教学中应采用“讲读”、“列表”、“比较”等方法,理解内容、习得方法,以提高阅读能力。说明

7、文的读也不同于诗歌教学中的读,它是“宣读”的读,不求语调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通读懂即可。在教学《鲸》时,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初读归纳鲸的特点,写一份简介;细读学习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种说明方法;迁移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又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我根据散文的特点主要采用了“细读”和“诵读”的教学方法。细读中反复玩味,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正如朱熹所言:“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字字与某着意看,字字思索过莫要只作等闲看过了了。”将学生的感官引入文本的所有部分,哪怕是一个标点也不放过。比如课文中有句话“我

8、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