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ID:37717401

大小: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9

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第1页
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第2页
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第3页
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第4页
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文学类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00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设置了“选考内容”部分,在“选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现了这样的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纵观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考查到这一考点(主要是“表现手法”)的有13家之多。它们的考查形式或要求学生指认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或要求对某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为应对2008年高考,本文结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特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归纳。  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四类。  1、作品的某种表达方式  它包括:  (1)描写。它又分为①人物肖像描写、动

2、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环境、场面描写。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更好地表现人物或思想。如2006年江苏卷17题“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用意是什么?”,答案便为“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  (2)叙述。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一般作用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的作用是能比较直接客

3、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如2006年辽宁卷20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二是叙述方式。常考的是倒叙和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3)抒情。它又分为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如2007年湖北卷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②直接抒情,其作用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

4、的感染力。  2、作品的写作手法  常考的手法有(1)象征。其作用是使主旨含而不露,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人联想和回味。(2)衬托(对比)。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如2007年辽宁卷19题“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答案之一便是“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3)先抑后扬。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如2007年湖北卷17题“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其答案便为“

5、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4)托物言志。其作用是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到事物中,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引用。或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或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3、作品的谋篇布局  如2007年四川卷16题“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常考的类型有(1)考查文章开头描写的作用。开头描写某事物一般作用为突出特征,为下文作铺

6、垫。如2007年广东卷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其答案便为“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2)考查前后照应。前后照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或情感鲜明、突出。如2007年江苏卷16题“11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干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其答案的核心内容便是“照应前文,呼应下文,突出麦天的累”。(3)考查伏笔。伏笔的作用是与下文相呼应,使文章更严谨;为下文的叙述张本。(4)考查悬念。设置悬念能制

7、造文章波澜,吸引读者注意,增强文章的趣味。(5)考查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能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如2007年江西卷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其答案便是“承上启下”。(6)考查写作顺序。顺序有从上到下、从古到今、从感性到理性、从虚到实等。如2007年重庆卷16题“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其答案为“①以‘告别’为中心;②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此外,还会考到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结尾等。如2006年全国二卷16题“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

8、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  4、作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