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90692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8
《劝学(节选)教案(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学案──“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时间9月11日课题劝学授课时数3教学目标: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掌握、积累“劝、中、疾、致、假、望、闻、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4.理解比喻、对比在表达中的具体作用。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劝、中、疾、致、假、望、闻、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
2、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2、理解比喻、对比在表达中的具体作用。教学过程一备二备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人要想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读书学习的欲望。二、知人论世(见学案)三、诵读课文,疏通字词。教学反思:6镇江市谏壁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学案──
3、“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第二课时四、课堂问题探讨1.找出第1段中的比喻,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明确:(1)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比喻:说学习可以提高自己。(2)輮木为轮的比喻:说学习可以改变自己。(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本体是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学习可以修身益智。(4)第一段5个比喻,都是正面设喻,从正面阐述学习的重要性。(5)比喻的表达效果: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2.第2段
4、中用了五个比喻,请指出它的本体是什么,并说说它们是从学习的哪个角度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明确:(1)“登高博见”与“跂而望”为一组,本体是前面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跂而望”喻“终日而思”,“登高博见”喻“须臾之所学”,说学习能事半功倍。(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为一组,本体是:“善假于物”,说善于借助外物效益倍增。(3)5个比喻都是从学习的作用来阐述中心论点的。3.第3段可分为3个层次,请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明确:第3段从学习方法和态度角度论述。第一层:开头至“无以成江海”。先用两个比喻“积土”、“积水”作为
5、衬托,引出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接着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第二层:“骐骥”至“金石可镂”,积累要坚持不懈。第三层:“蚓无”至结束,有效的学习要用心专一。4.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是什么?明确:A.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
6、人心悦诚服。B.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6镇江市谏壁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学案──“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C.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
7、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5.本文历经两千多年,为什么至今还能有生命力?明确:《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至今读下来,仍然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不同,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大大地改变了,可荀子论述的是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对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意义。而正因为它已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
8、所以更具有权威性。教学反思:6镇江市谏壁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