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论文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论文

ID:37668363

大小:8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8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论文_第1页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论文_第2页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论文_第3页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论文_第4页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摘要: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跟随太阳绕银心转动。地球与月亮为地月系,月亮每月绕地球转动一周。地球上存在丰富的生物。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生在地球上。本文主要叙述了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与资源的紧密联系。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人

2、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相互依存,人类的未来必须依靠人类自己,我们必须坚定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的美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本文从认识地球开始,然后是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如今人类已经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地球采取了措施。关键词:地球、资源、环境主要内容:..1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

3、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与繁衍到达今天的状态。2星系在宇宙中,由两颗或两颗以上星球所形成的绕转运动组合体叫做星系。2.1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1,2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可见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一千四百亿倍。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

4、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000光年。核球的中部叫“银核”,四周叫“银盘”。在银盘外面有一个更大的球状区域,那里恒星少,密度小,被称为“银晕”,直径为7万光年。2.2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直径十万光年,包括一千亿到四千亿恒星。太阳是银河系较典型的恒星,离星系中心大约2.5-2.8万光年。太阳系移动速度约220㎞/s,2.26亿年转一圈。太阳系的天体有8个: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5、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长。2.3地球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

6、40076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2.3.1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同其他类地行星相似,是层状的,而这些层可以通过它们的化学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确定。地球拥有一个富含硅的地壳,一个非常粘稠的地幔,一个液体的外核和一个固体的内核。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的变

7、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地幔

8、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