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65388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8
《浅谈初中英语教师与后进生的课堂言语行为策略_免费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英语教师与后进生的课堂言语行为策略关键词:后进生;师生关系;言语行为策略论文摘要: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是课堂的组织者,其言行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后进生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教师应当施行的课堂言语行为策略,以促进后进生的全面发展。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与素质教育相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轻英语学习兴趣的保持,重言语技能和方法的教学,轻
2、言语行为策略的运用,尤其是英语教师在后进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做人,如何学会做事”的问题上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言语行为策略。本文从初中英语教师和后进生教与学关系的角度探讨如何使用有效的言语行为策略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一、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相关理论概述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相关理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礼貌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是利奇(G.N.Leech)于1983年在格赖斯(H.P.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
3、e)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它独立于“会话原则”之外,是对合作原则的必要补充,说明为什么说话人有时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而采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六大准则:(1)策略准则(Tact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2)宽宏准则(Generosity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3)赞扬准则(Approbation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4)谦虚准则(Modesty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5)赞同准则(AgreementMa
4、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在Leech提出的六条准则中,(1)和(2),(3)和(4)是分别成对的。策略准则和宽宏准则都用于指令和承诺,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从他人的惠损去考虑。(2)是从自身的惠损去考虑。指令和承诺这两类言外行为都包括一个牵涉自身和他人双方的动作,而自身受损和他人受惠,或是他人受损和自身受惠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都用于表情和表述。(3)从他人去考虑。(4)从
5、自身去考虑。但表情和表述不同于指令和承诺,它们牵涉一个“自身”和“他厂做的动作,或是“自身”为“他尤做的动作。因此,这两条准则的依据不是“惠”和“损”,而是“赞扬”和“贬损”。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各有自己的依据,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尽量使自己吃亏,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2.面子保全理论Brown和Levinson(1978)在Gaoffman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子理似TheFaceTheory)o}’}Brown和Levinson认为,
6、如果人们在交际中要相互合作,说话时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进行合作。在交往中由于人们在面子受到威胁时会设法保住自己的面子,而且会在保住自己面子的同时又威胁着别人的面子,所以在交往中为了给自己面子,也为保留对方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他们认为人们在交际中的面子包括正面面子(positive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face)。前者指的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后者则指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孔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威胁面子的行为(fac
7、ethreateningacts,简称FTA),并针对此提出了补救的礼貌策略。3.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塞尔(J.R.Searle)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SpeechActTheory)。他认为,当一个施事行为间接地通过另外一个言语行为表达时,就产生了间接言语行为。他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对“字面用意”作出一般性推测而得出的言语行为,称为规约性(conventional)间接言语行为,二是通过取决于说话双方共知的背景信息和所处的语境的言语行为,称为非规约性(non-conven
8、tional)间接言语行为。他认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依赖他们彼此分享的语言和非语言背景信息,加上听话人一方的一般推理和推断能力,说话人与听话人所交流的要比说话人实际说出的要多。4.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他认为,交往行动就是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其目的是达到主体之间的“理解”和“一致”。他所理解和推崇的交往关系是“主体一主体”关系,其实质就是交往主体之间存在的对对方主体地位的“内心承认甲关系。要在主体之间建立这种“相互关系”,任何外在力量都无能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