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齐国文献看战国时齐国的社会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二○○六年第三期从齐国文献看战国时齐国的社会经济3———战国齐陶文与传世文献的比较研究陈家宁(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内容提要]将战国齐陶文等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记载的相关制度相互比较印证,研究战国时期齐国的社会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管子·小匡》和《国语·齐语》中记载的关于生产者分工和生产者居处划分的制度,在齐国陶文等出土文献中都能找到证据。《左传》中记载的齐国官制量器制度及其换算关系,也被齐陶文等出土实物所证明。出土文献不仅为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证据,而且还能证明相关传世
2、文献的史料价值。[关键词]战国;齐国陶文;生产;量器;制度[中图分类号]K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422x(2006)0320086207陶文是指钤刻在陶器上的文字。陶文在出其是后两位先生,他们利用齐国陶文资料研究土古文字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山东陶文无论齐都行政区划、齐国制陶业等内容,成果卓著。从出土数量上,还是从时间跨度上讲,都是重中董珊先生也对齐国陶文所反映的相关制度进行之重。如果把山东大汶口等新石器时代刻画在了有益的探讨。陶器上的符号也看作广义文字的话,那它们可史载周武王克商后,封太公望吕尚于营丘,
3、以说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文字。此外,山东国号曰齐。齐始建国时,并不强大,而且土地碱泗水尹家城等地商代早中期的陶文也有少量出化,不宜种植庄稼。太公因地制宜,吸收并发扬土。而数量更多、研究价值更大的是东周秦汉了当地人民的工商业传统,为齐国经济的发展时代的陶文,其中又以春秋末至战国时代齐都奠定了基础。齐桓公时,管仲提出并实施的一临淄附近的陶文数量最多。可见齐地制陶业有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发展了齐国经济,使齐国日着悠久的传统,从新石器时代,经商周、直到春益强大,并使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战秋战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在当地社会经济国
4、之际,田氏代齐,齐国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②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经济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管子》、①陶文一般被看作是战国文字的一宗。虽《国语》、《左传》等传世文献记载了春秋战国时然战国文字的研究开始很早,但陶文直到1872期齐国的一些社会经济制度。而齐国陶文中的年才被发现并研究。陈介祺、吴大澂、丁佛言、许多内容,正可与这些记载相印证。这不仅为顾廷龙等人对陶文的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解我们研究齐国社会经济提供了依据,也在一定放后,李学勤、朱德熙、裘锡圭、高明、孙敬明等程度上证明了传世文献的史料价值。先生的研究使人们对陶文的认识日
5、趋深入。尤这里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通过3[收稿日期]2006207221·86··87··88··89··90·十鉌。这样就“使升、鉌、釜之间形成了十进位要为瓦器,用于城市建设。这都需要保证产品关系,与姜齐旧量的四进位制比较,这种改革显质量,因此国家必然要征调生产水平较高的陶nx•然是一个进步”。工,而那些世代守业的熟练陶工就成了首选。同时私营制陶手工业者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四、余论也要求较高的工艺水平。由于制陶手工业具有由于齐国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自太公以较高的技术含量,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经过长时来历代齐君的政策导向
6、,齐国以制陶为代表的间的学习和生产实践,因此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相对于当时其它地区,显这种职业在家族内部的长久传承。得较为先进。《管子·小匡》中所记述的其实3.据《小匡》和《齐语》等文献记载,齐都是在春秋时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国”内的行政单位包括乡、连、里、轨、家等级,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方案。这些措施在齐国有很临淄以外“鄙”中的行政单位包括属、县、乡、多得以实施,其中一部分还被战国陶文所印证。卒、邑、轨、家等级。这些单位名称见诸陶文的《左传》中所载齐国量制改革的内容也可与出主要有乡、里、轨、县、邑等
7、,其中“乡”、“里”的土陶文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如出现频率比较高,而且名称数量多。这说明在下:战国时期,它们是临淄城中比较实在的行政单1.《小匡》称“士、农、工、商四民”不杂处,位。而“连”、“卒”等则从未在陶文中作为行政各居其所,是当时社会改革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单位出现过,因此我们推测它们有可能在战国措施。这反映了早期齐君根据齐国不同地区的时期已经废置,或者也可能它们仅仅是出于自然情况和居民的经济传统来安排居民职业的《小匡》等书作者的理想,而未在现实中推行史实。同时也可证明,在春秋时期四民的居住过。无论在“国”中
8、还是“鄙”中,“家”都是最形式就已经出现了由不杂处向杂处转变的趋基层的社会组织,上揭“城阳邑”类陶文最末的势。《小匡》引古代圣王之制,正是为了恢复古私名,实际上就是制陶手工业家庭的标识。由制。四民杂处便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是社会经此可以看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相对于《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