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

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

ID:37660568

大小:29.4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8

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_第1页
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_第2页
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_第3页
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_第4页
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作者:cqliuhuachuan5     【摘要】:    行政不作为及其救济是行政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不作为是相对行政作为的一种行为,他是行政行为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违法性和危害性,成为了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救济机制,使合法权益受损相对人获得应有的救济是必要的。行政不作为如何救济,如何追究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是行政不作为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带来的危害进行探讨,并对我国目前的行政不作为救济制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完善我国行政不作为救济

2、制度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不作为救济制度赔偿    一、行政不作为概述    (一)行政不作为的概念解析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因行政机关不作为而被起诉的案件数量逐年升高。“行政不作为”越来越多的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因此加强和推动对“行政不作”的研究和探讨越显必要,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法律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存在着几种比较有代表的表述:(1)“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依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申请,应当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却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一种行为方式。”[1](2)“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依行政相对

3、人的合法申请,应当履行也有可能履行相应的法定职责,但却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为形式。”[2](3)“行政不作为是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3](4)“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负有某种法定的作为义务,在应当为之且可能为之的情况下,却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的一种行为形式。”[4](5)“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5]    以上几种观点笔者认为都要一定的局限,首先,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表示,不仅是在职责范围内,也是在职权范围内;其次,行政不作为是否在行政主体意志能力范围内,因为“行政不作为也只有在行政

4、主体的主观意志能力范围内才能予以法律上的评价和确认”[6];最后,行政不作为的认定还应以一定期限为前提。    综上所述,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行政作为义务,并且应当作为也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超过法定期间或合理期间消极的有所不为的行政行为。    (二)行政不作为的特征(特征和其他同学的雷同,请按照自己的语言表述)    1.非法性。行政不作为一般都是行政主体没有依法作出应作出的行政行为,这种行为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共主体负作为义务而放弃作为的一种行为,它带来的法律后果是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因此,行政不作为本质上是一种违

5、法行为。    2.消极性。行政不作为往往是行政主体在主观上对其行政职权和职责的放弃,在客观上对其行职责的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行为。因此,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政行为。    3.非显性。行政不作为是一种应为而不为的行政行为,危害后果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如果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不将其诉诸法院或到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复议,行政主体的不作为造成危害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将很难受到追究。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许多许多行政不作为的行为,它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危害,由于没有具体的行政相对人,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行政不作为具有非显性。    4.

6、非羁束性。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往往对行政相对人都会产生有很强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而行政主体的不作为行为往往是对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能职责的不履行或少履行,从而使行政相对人,不能很好的受到义务的约束,使行政作为的强制力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因此,行政不作为具有非羁束性。    (三)行政不作为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行政不作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是,笔者认为比较有意义的分类有以下三种:    1.按照行为对象的不同,可将行政不作为分为具体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具体的行政不作为是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做出的有关其权利义务方面的行政不作为,一般可以提出救济。抽象行政不作为是指具有

7、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职权的行政机关,没有或者没有适时地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或者没有对不适合现实要求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和废止,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虽然它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但也具有危害性,应当受到救济。    2.按照侵犯客体的不同,可将行政不作为分为侵犯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为和侵犯个人利益的行政不作为。比如执政执法人员对违反市政管理规定的占道经营着不予纠正或处罚,虽然一时没有出现什么危害后果,同时相对人也有受益之利,但这却是侵犯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