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里

“我”在哪里

ID:37654013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7

“我”在哪里_第1页
“我”在哪里_第2页
“我”在哪里_第3页
“我”在哪里_第4页
“我”在哪里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在哪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在哪里——素质教育应以人为本文李光荣李爱民[内容提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主体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体现在对文本的阅读中,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骤,每一过程中。以作文课引出话题,以三节示范课进行诠释。[关键词]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近期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春的感味》的作文,本想让学生通过春到身边的各种变化把握春的脉搏,与春同步,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但是一看学生的作文就大大出乎预期的目的,不是把握不住春的脉搏,言之无物,宽泛空洞,大而无当,就是写出一点景

2、象,语言、内容似曾相识,或者把不同内容以板块的样式拼凑起来,感味全无……。我在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时候说,你们写的都是春的内容,这里、那里是不少,但是你自己眼中、耳中、口中、心中的春天有多少呢?自己体验的春色是什么呢?你的感味在哪里呢?春天来了,你到哪里去了?春天找到了,你却丢失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伤心的事啊!“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同样是刻画初春的景象,在韩愈的笔下是“二月初惊见草芽”,在杨巨源的诗中则是“绿柳才黄半未匀”。一草一柳都是初春的景致。对象不同,感味各异。同是写柳,作者不同,感味亦同中见异,各有千秋,李白是“绿柳黄金嫩”,白居易却是“嫩于黄金软于丝”…

3、…。这里面的原因则是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人与物、情与景之间不丢失自己,知道以谁为主。在古今诗文中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俯拾即是。关键是眼中、耳中、口中、心中有我,这样才能做到景中有我,在自己的作文中不丢失自我。你们因为对景无独到感受,才在景中丢失了自己,故在文中找不到你在哪里?由此联想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别就是一个以谁为本的问题上,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分数、升学率为本。应试教育应有它的时代合理性,在一个时期内难以替代,对于国家选拔人才起一定的作用。但在应试教育中一切都围绕分数、升学率运转,为了这个目标不惜牺牲一切,把一切都押上了。这是一架巨型的威力无

4、比的残忍冷酷而又贪婪吝啬的机器。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庭、个人为此付出的太多,其原因是分数、升学率占了上风,人的成长、成才降到了次席。不知多少社会、家庭、个人的悲剧都都源于此。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口号响亮,实际运做又如何呢?应试教育宛如一台永不止息的永动机,不是还在我们身边有形无形地运转着吗?靠一股强大的惯性和集体无意识在不减速地运转着,我们或许能心知肚明,只是不说罢了。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以人为本”该是它的根本和核心!“我”在哪里?“我”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我”在它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理念中;“我”在它

5、的每一个课程资源中,“我”在它的每一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中;“我”在教师的心灵中,在教师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中,在课堂的听说读写中;“我”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一切的落实施行,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人为本”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心中有受教育者,就是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将来,一切为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性人才的成才有赖于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培养。没有创造力的人是不可想象的。有着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富有创造力人才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应试教育是很难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高分并非高能力、高素质。高分可用某种特殊手段、特殊

6、措施的强化,短期就可奏效。有着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富有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能用这种手段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项大型的久远的社会系统工程。“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才是这种人才工程培养的有效途径。为什么这样说呢?“范围天地,发育万物”,培养出有这样信念,有这样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这途径如何行走呢?用朱熹的话来表述则是“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粗精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部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不正是“日计不足,岁计有余”的写照吗?“众物之表

7、里粗精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不正是“范围天地,发育万物”的根基吗?人文科学也罢,自然科学也罢,做到“众物之表里粗精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无非就是要求达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那这样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做到以上两点或许就有张载所追求的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岸人格气象吧!这种伟岸人格不就是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创共赢是我们中华民族“天人和一”的一贯思想。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才能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