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延筋设计规范

拉延筋设计规范

ID:37653155

大小:94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27

拉延筋设计规范_第1页
拉延筋设计规范_第2页
拉延筋设计规范_第3页
拉延筋设计规范_第4页
拉延筋设计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拉延筋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Toyota拉延筋设计规范-1983年2月21日本规范的目的拉延筋的作用拉延筋的设计顺序压边力的计算筋形选择规范压边力的计算零件拉延筋开裂预防附录:读后感本规范的目的:明确拉延筋的种类和设计顺序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修模工时拉延筋的作用防止试模时因调整流入量而产生褶皱、表面变形利用拉延筋产生的附加张力提高产品尺寸精度,减小回弹因为通过拉延筋时得到了充分控制,可以防止法兰褶皱进入产品区域使得压料面研配简单化,模具制造更加容易拉延筋的设计顺序I.根据材料流入量,选定拉延筋形式:流入量0~5mm,选用方筋;流入量5~30mm,选用圆筋;流入量30mm以

2、上,选用双圆筋。II.预估拉延筋断面的R、倾角、凹模R等尺寸,计算各部压边力总和:直边部分,压边力=通过拉延筋的阻力(A)+通过凹模圆角的阻力(B)+压边面摩擦阻力(C)转弯部分,压边力=通过拉延筋的阻力(A)+拉深时法兰的变形阻力(D)+压边面摩擦阻力(C)III.检测上述压边力是否不低于拉延筋成形力*注:拉延筋成形力大于板料流动时通过拉延筋的阻力压边力的计算:筋形选择形状流入量备注研配间隙译文:方筋。用于平坦部位且为材料利用率决定点处,如门、前盖、后盖外板和翼子板门侧。筋槽两侧斜面间隙=0.8T,其余间隙1~1.1T。压边力的计算:筋形选择形状流入量备注研配间隙译文:单

3、圆筋。用于平坦部位,如车顶、门内板、翼子板灯侧、侧围尾灯侧。间隙1~1.1T,研配着色要求如图示。压边力的计算:筋形选择形状流入量备注研配间隙译文:双圆筋。用于平坦部位,如翼子板整车上、下侧,侧围上、下、前侧,后盖后侧。间隙1~1.1T,研配着色要求如图示。由于流入量超过30mm,在确保拉延筋产生的附加张力足够的条件下,作为预防模具拉延筋拉伤、磨损的措施,要满足rd/t>7。压边力的计算:筋形选择设计同时须留意:I.拉延筋位置避免产生冲击线;II.拉延筋位置要考虑分模线(P.F),修边线(T.L)距离拉延筋距离如图:双动压机单动压机压边力的计算:筋形选择设计同时须留意:III.

4、压料面倾斜并产生负角时,倾角φ按下列公式计算:压边力的计算:拉延筋成形力符号含义通过拉延筋σma~d的阻滞应力(Beading)拉延筋成形PLa~d力φ倾角rb凸筋圆角rd凹筋圆角材料的抗拉译文:单圆筋成形力(Beading)PTS强度La~dt材料板厚压边力的计算:拉延筋成形力符号含义通过拉延筋σma~d的阻滞应力(Beading)拉延筋成形PLa~d力φ倾角rb凸筋圆角rd凹筋圆角材料的抗拉译文:双圆筋成形力(Beading)PTS强度La~dt材料板厚压边力的计算:拉延筋成形力符号含义通过拉延筋σma~d的阻滞应力(Beading)拉延筋成形PLa~d力φ倾角rb凸筋圆角

5、rd凹筋圆角材料的抗拉译文:拉延槽槽底自由状态时方筋成形TS强度力(Beading)PLa~dt材料板厚压边力的计算:拉延筋成形力符号含义通过拉延筋σma~d的阻滞应力(Beading)拉延筋成形PLa~d力φ倾角rb凸筋圆角rd凹筋圆角材料的抗拉译文:拉延槽槽底接触状态时方筋成形TS强度力(Beading)PLa~d。此时槽底间隙t材料板厚T+0.2mm。压边力的计算:拉延筋成形力符号含义通过拉延筋σma~d的阻滞应力(Beading)拉延筋成形PLa~d力φ倾角rb凸筋圆角rd凹筋圆角材料的抗拉TS强度译文:拉延槽槽底接触状态时通过方筋t材料板厚的阻力σ与槽底自由状态时通过

6、方筋md的阻力σ的关系图mc。压边力的计算:通过拉延筋时的阻力*与拉延筋成形力关系如上。压边力的计算:通过凹模圆角时的阻力译文:上式为凹模圆角最小(10mm)时极限值。即使同为单动压机,液压机与机械压机的“通过凹模圆角阻力”也不相同。液压机该阻力约为总压边力的10%,机械压机约为30%。压边力的计算:压边面的摩擦阻力符号含义压边面摩擦σF应力压边面摩擦PH阻力PO实际压边力通过拉延筋PL阻力通过凹模圆PD角阻力摩擦系数μ0.15t材料板厚压边力的计算:拉深时法兰的变形阻力译文:近似圆筒拉深。压边力的计算:零件拉延筋开裂预防零件拉延筋开裂系板料通过模具拉延筋上部、底部R时弯曲变形

7、,加工硬化同时减薄变形所致。I.拉延筋开裂的条件高强度钢比软钢易开裂厚材料比薄材料易开裂II.防止拉延筋开裂的措施放大上部、底部R圆角(阻应力总和应小于1.2T)S设计时最小R满足如下与料厚t的比例关系(料厚t=0.7~0.9mm时):附录:读后感经验公式量化证明压边面对材料流动的影响力远小于拉延筋和凹模圆角。等效筋模拟、优化流入量是提高材料利用率、设计拉延筋形式等一切工作的起点。低级失误常出与此。拉延筋侧壁角度对压边力的影响远高于拉延筋R角,工艺阶段应加强审核、优化,为后续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