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_禹贡_九江_地望说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3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Vol.16,No.32001年9月CollectionsofEssayson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Sep,2001《禹贡》“九江”地望说异陈致远提要关于《禹贡》“九江”之地望,汉唐诸儒多以为不出古寻阳之地,或以为即湖汉九水入彭蠡泽者。宋儒考“九江”,一反汉唐陈说,力主湘、资、沅、澧等九水入洞庭者为“九江”,后世多宗此说。本文以为,《禹贡》云:“岷山导江……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此句清楚地表明“九江”当在“澧”与“东陵”之间。故此,考探澧与东陵之所在,便可察“九江”
2、之地望。关键词澧泽东陵九江地望《禹贡》中关于“九江”的记述有三处。一是记荆州时云:“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二是记导水时云:“岷山导江⋯⋯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三是记导山时云:“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关于这个“九江”的地望,历代以来,众说纷纭,值得重新探讨。一汉唐诸儒说“九江”《尚书注疏》中记孔安国注九江云:“江于荆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¹。此注很笼统,使人并不明白九江之具体地望。司马迁《史记õ河渠书》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º。他第一次说明了九江的地望,看来,他主张在汉
3、寻阳境内(今湖北黄梅、广济一带»)。班固亦从司马迁说,其《汉书õ地理志》云:“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大江”¼。此后汉唐诸儒一般皆主此说,但对九江的江源有不同看法。应劭《汉书注》云:“江自庐江寻阳分为九”½。郭璞《山海经注》云:“江自寻阳而分为九,皆东会于大江”¾。都认为源自大江,派分为九。但汉代大儒郑玄则云:“九江从山溪所出,其孔众多⋯⋯九江在庐江寻阳县南,皆东合为大江”¿。认为九江各自别源,并非大江自分九派。六朝人《寻阳记》、《九江图》亦佐附郑说,并¹孔安国注、孔颖达疏《尚书注疏》卷五。引自《四库全书》第54册-123页,
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º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1415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辞海》(历史地理分册)第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¼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第1568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½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第1569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¾郭璞《山海经》注。引自《四库全书》第1042册-5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孔安国注、孔颖达疏《尚书注疏》卷五,引自《四库全书》第54册1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3·列举九江诸水名¹。而
5、汉代另一大儒刘歆说九江,其地望和江源则又有异词。《晋太康地记》曰:“九江,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º。他以注入彭蠡(今鄱阳湖)的湖汉九水(今赣江水系)为九江。二宋儒说“九江”至宋,诸儒一反汉唐陈说,力主洞庭诸水为“九江”。此说发轫于宋初胡旦»。他认为,《山海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¼。故此,九江当即洞庭诸水。此说代表人物朱熹著《九江彭蠡辩》,更详驳汉唐旧说云:“(九江)若曰派别为九,则江流上下洲渚不一,今所计以为九者,若必首尾短长均布如一,则横断一节纵别为九,一水之间
6、当有一洲,九江之间洲水相间,乃为十有七道,于地将无所容;若曰参差取之不必齐一,则又不知断自何处而数其九也;况洲渚出没,其势不常,江陵先有九十九洲,后乃复生一洲,是岂可以为地理之定名乎?此不可通之妄说也。若曰旁计横入小江之数,则自岷山以东至入于海处,不知其当为几千百江矣,此又不可通之妄说也。且《经》文言‘九江孔殷’,正以见其吐吞壮盛、浩无津涯之势,决非寻常分派小江之可当;又继此而后,及夫‘沱潜’、‘云梦’,则又见其决非今日江州甚远之下流,此又可以证前二说者为不可通之妄说也”½。朱熹以为:胡旦等人“以九江为洞庭,则其援证皆极精博”¾。朱
7、熹弟子蔡沈,集宋儒说九江之大成,在《书经集传》中注九江曰:“汉九江郡之寻阳,乃《禹贡》杨州之境”,不得以荆州之水当之。“九江,即今之洞庭也。《水经》言,‘九江在长沙下隽西北’。《楚地记》曰,‘巴陵潇湘之渊,在九江之间。’今岳州巴陵县,即楚之巴陵,汉之下隽也。洞庭正在其西北,则洞庭之为九江审矣。今沅水、渐水、元水、辰水、叙水、酉水、澧水、资水、湘水,皆合于洞庭,意以是名九江也。¿蔡说一出,后世注九江者多从之。三笔者试说“九江”汉唐诸儒认为“九江”在今鄂东或赣北地域,此说宋儒驳之甚祥。此说最基本的病症在于其地望脱离了《禹贡》所说的荆州之
8、域,而实属古扬州范围,且又与较《史记》、《汉书》更早的《山海经》所云九江在荆楚内地之说相左,故实不足信。造成汉唐九江说的原由,古荆楚地理学家石泉先生认为:秦在寿春立九江郡,汉复因之,可见,至迟战国晚期那一带必已有“九江”之称;《禹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