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38449
大小:50.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7
《能量的转换(粤教版)教学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着眼科学素养力求一箭多雕——《能量的转换》第1课时教学介绍佛山市顺德德胜小学李俊杰指导老师:周友富一、课堂价值取向,着眼科学素养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无不受其价值观的支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下面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应成为科学教师课堂的基本价值取向。什么是科学素养?它是一个复合概念,是一个复数而不是单数。对于科学素养的阐释,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我认同并在自己科学教学中作为价值取向的是
2、课程标准起草核心组组长郝京华教授的“五个科学”的内涵: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的本质是对真理的不断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教育,它不是大量知识的凝聚,也不只是一个验证知识的过程,就学生而言,科学教育是一个产生知识的探索过程。当我们明确定位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后,“教什么”和“怎么教”也就水到渠成、胸有成竹了。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能量的转换》一课中,指导学生利用小水轮研究怎样将水能转换为电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载体。其“必要的科学知识”涉及到课程标准“物质世
3、界”中常见的力——水力;物体的运动有快慢;能量的表现形式和转换。这些科学知识只是引导学生探究的载体,其“教育性”功能远远大于它的知识性价值,以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展示,这里不再赘述。二、教学目标定位,基于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很丰富,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涉及到它的方方面面。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课具体要求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确定了《能量的转换》第1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力求通过后面的教学过程得以达成。(一)科学知识与技术目标1.知道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高度、水流大小、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二)科学探究与方法目标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能做出假设并根据假
4、设设计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进行研究。(三)科学思想与态度目标1.在研讨过程中感悟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观点。三、教学活动过程,融科学素养于探究过程之中本课的教学,我们“以情感为纽带,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载体,以探究为主线”,让科学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得以培育。1.情境导入,问题导向,让“探究”成为学生的需要。好的开始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调动学生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课堂开始,教师播放“河水湍急,逞凶肆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流水的力量”。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憾:原来,洪水的力量这么强大!接
5、着,新的问题产生了:人们能不能利用流水的巨大能量来为人类造福呢?你知道有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谈到了“水力发电站”。怎样让水电站发出更大的电量呢?学生说到了让涡轮(水轮)转的更快。那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呢?问题一个接一个,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导向了本课重点探究的问题。这个环节中,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得到了激活;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润物无声的渗透。2.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学习了“对比实验”研究方法,小组合作意识也十分浓厚。有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设
6、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既掌握了对比实验方法,更意识到科学实验的严谨。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水位高、水流大,水流作用在叶轮的边缘”,叶轮转动得更快。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对比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得到了训练,而且自行获得了“必要的科学知识”。3.在“交流研讨,形成规律”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整理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他们感受到了“一个规律的得出,需要反复实验,或者需要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分析,才能确定。”养成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在“拓展运用,理解概念”环节,教师提问:长江水流很大且源源不断,为什么还要修大坝拦水呢
7、?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将结束时,教师提问:水力发电是水能转换成了电能,电能具体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这里一是渗透了科学世界观:世界上的能量是不断转换的,一种形式的能消失,就会生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能。这里不用小结,不用说教,通过学生的讨论,他们自己会去“悟”出这一点,这种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润物无声”。四、课堂教学效果,依托自主探究实现一箭多雕这一节课,充分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再到实验数据收集和整理,得出科学结论,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的指导并不是牵引,而是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给予适时点拨。
8、学生通过探究,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科学的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