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33401
大小:11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6
《江苏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专题调研报告根据省教育中长期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高等教育与国际化专题研究组及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先后召开了由部分高等学校校长、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负责人以及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等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并就有关热点、难点问题与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集中研讨。现将本专题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现状、经验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江苏积极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高等
2、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和优质教育资源快速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一)现状1.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到2007年底,全省普通高校增加至120所,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增加到42.11万人,本专科在校生数增加到147.23万人,研究生年招生人数达到3.36万人,在校研究生数达9.65万人。全省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定在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7%。2.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16
3、,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目前,全省绝大部分普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办学空间进一步扩大。高校基本建设取得新突破,生均宿舍面积、生均教学用房、生均教学仪器总值、生均图书册数等生均办学资源明显改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迈出新步伐。3.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一方面,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和科研基础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品牌特色战略,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同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4.
4、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日益增强。2007年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例,已由2001年的8∶100∶55调整为12.6∶100∶83.9。近年来,全省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发展了与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新技术、贸易营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学科专业,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5.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全
5、省现有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24所、独立学院26所、民办二级学院14所。2007年民办本专科招生数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总数的28%;民办本专科在校生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4.7%。对照江苏教育“十一五”规划目标,绝大部分指标的实施状态良好,部分指标已提前实现,只有极个别指标如举办国际高教园区、引进6-8所国际一流大学进展缓慢,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该项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表一)。表一: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16序指标“十一五”规划2008年备注1
6、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12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373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及其中民办校学生数(万人)160,其中民办40147,其中民办校学生数364研究生在校生数(万人)149.655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所)20156示范性高职院校(所)107(国)、13+1(省)7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重点学科(个)120,200178(国),240(省)8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个)2、20和1001、15(国)和119(省)9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科技园(个)5,85(国),5(
7、省)10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10,557(国),75(省);26(国),229(省)11品牌、特色专业(个)400131(国),689(省)12精品课程(门)150,1500219(国),1010(省)13省精品教材(部)500908(国),698(省)14国际高教园引进国际一流大学(所)6-815引进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创办教育机构(个)102016具有优势学科的本科高校外国留学生比例(%)53≤(二)经验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为指导,推动教育优先
8、发展、科学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龙头地位,抓住机遇,及时迈出关键性重大改革步伐,实现高等教育率先发展、优质发展和优化发展。首先,坚持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主动适应我国和江苏省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区域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初步构建了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二,16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协调,正确把握社会需求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