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

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

ID:37630128

大小:8.4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6

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_第1页
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_第2页
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_第3页
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_第4页
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ResearchMedicalInstrumentation—Article用于细胞成像的共聚焦内窥镜1,231,21,21,21,231,2*王家福,杨敏,杨莉,张云,袁菁,刘谦,侯晓华,付玲摘要:使用内窥镜的目的是实现与组织病理诊断相符的即时诊术在灵敏度和分辨率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如计算机断断。在过去的十年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技术被引入内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窥镜领域。共聚焦内窥镜使得对活体组织的显微观察能够达到但是,它们的分辨率仍然局限在亚毫米水平。与组织学样品的体外显微成像相当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发展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

2、2012年与胃肠道相这种内窥镜的主要挑战在于具有微米级分辨率的显微成像光纤关的癌症所占比例超过了22%。因此,高分辨率检测方探头的小型化。笔者研制了一套基于光纤束,分辨率为1.4 μm,法对临床应用至关重要,尤其是胃肠道癌症的早期诊断。成像速度可达8fps的共聚焦内窥镜系统。光纤探头的直径为内窥镜检查是胃肠道诊断的常用技术。随着该技术的发2.6 mm,可与常规内窥镜的活检通道兼容。该共聚焦内窥镜的展,消化道内窥镜经历了三个阶段:硬管式内窥镜时期样机已经被用于观察小鼠胃肠道上皮细胞,并将进一步被用于(1805—1932年),半可屈式内窥镜时期(1932—1957年)临床试

3、验。此外,该共聚焦内窥镜能够被用于上皮细胞功能的以及光纤内窥镜时期(1957年至今)[3]。光纤内窥镜即软转化研究,以监测自然生理环境中细微颗粒的功能和细胞间的管式内窥镜发明于1957年,随后获得了迅速发展[4,5]。相互作用。最近,随着光纤与共聚焦技术的结合,消化道内窥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关键词:细胞分辨率,共聚焦内窥镜,光学活检色素内镜检查是另一种为人熟知的内窥镜技术[6,7]。与结肠镜检查和白光内窥镜相比,色素内镜检查通过染1 引言色提高了组织信号的强度,从而获得更高的特异性和病变特征[7,8]。但是染色过程使得色素内镜检查与其他内癌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4、全球癌症报告窥镜技术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2014》显示,2012年大约有1400万癌症新增病例以及820万近几年,出现了一种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病例,并且在未来20年内,癌症病例和荧光标记物的新型内窥镜——共聚焦内窥镜。它能够预计达到2200万[1]。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生活呈现与活检病理成像高度一致的细胞形态,从而使医生质量和减少治疗费用至关重要。由于85%的肿瘤产生于能够在给病人带来最小不适的前提下,原位准确判断癌上皮细胞,所以迫切需要发展细胞水平分辨率的疾病检症、癌前病变或者健康状态[9]。共聚焦内窥镜具有微测技术。传统的癌症诊断方

5、法通常基于筛选血清特异性米级分辨率,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进行细胞成像的内窥抗原或其他肿瘤标记物而实现。然而,这些方法的特异镜仪器。这种仪器的出现使内窥镜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性和灵敏度都比较低[2]。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成像技步。研究表明,共聚焦内窥镜在早期结肠癌病变、溃疡1BrittonChanceCenterforBiomedicalPhotonics,WuhanNationalLaboratoryforOptoelectronics,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2China;MoEKeyLab

6、oratoryforBiomedicalPhotonics,DepartmentofBiomedicalEngineering,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3DivisionofGastroenterology,UnionHospital,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Correspondenceauthor.E-mail:lfu@mail.hust.e

7、du.cnReceived5August2015;receivedinrevisedform6September2015;accepted10September2015©TheAuthor(s)2015.PublishedbyEngineeringSciencesPress.ThisisanopenaccessarticleundertheCCBYlicense(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by/4.0/)英文原文:Engineering2015,1(3):351–360引用本文:JiafuWan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