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28212
大小:5.36 MB
页数:228页
时间:2019-05-26
《拖拉机悬挂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725拖拉机悬挂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特点*谢斌朱忠祥宋正河毛恩荣摘要: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迅速发展,对拖拉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渗透。本文以现代拖拉机机组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为背景,就拖拉机作业机组悬挂系统,从液压系统、传感元件、控制方法、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出相关的特点。关键词:拖拉机,悬挂系统,控制技术,电液控制之后);按“中立”位置时系统状态分为开心式引言液压系统(OPENCENTERSYSTEM简称OPEN)、压力补偿闭心式液压系统(PRESSURE作业机械
2、(农机具)在拖拉机上的挂接方式COMPENSATINGCLOSEDCENTERSYSTEM大致分为三种:牵引式、半悬挂式和悬挂式。普简称PCCLOSED)、压力流量补偿闭心式液压系遍采用的是悬挂方式,这样机组的前进、后退和统(PRESSURE-FLOWCOMPENSATING转弯的操作性能均比其它两种方式好。对拖拉机CLOSEDCENTERSYSTEM)或者称为负荷传悬挂装置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农机具仿形地面的感闭心式液压系统(LOADSENSINGCLOSED可能性(耕作深度控制);保证农机具的工作部CENTERSYSTEM简称
3、LSCLOSED或CCLS)。件很快的自动入土;保证必要的提升能力和提升表1对比了三种液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速度;保证机组的纵向稳定性。操纵悬挂装置可纵观国内外拖拉机在应用液压技术方面,呈现以采用机械方式、气动方式、电动方式和液压传动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方式。20世纪40年代,弗格森(Ferguson)拖1、注重提高整机综合性能,表现为负荷传拉机首先采用了液压控制的三点悬挂装置。此后感闭心式系统更多地应用于大中型拖拉机上。由的发展,由于液压传动方式具有的万能性、控制于目前拖拉机广泛使用了高新技术,根据系统工精度高、功率质量
4、比大、操纵灵活等特点而在拖程学的思想,从对拖拉机各个子系统的单独、分拉机悬挂装置上广泛使用。割的监控走向相关系统联合、协调的控制,在一拖拉机悬挂装置的控制技术,按其发展过程定程度上实现多个子系统的信息共享,最终形成来看,是顺应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应用液压对整个拖拉机系统的全面的控制体系,实现拖拉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机作业机组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最优匹配,满足息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逐步完善的。悬挂系统控拖拉机性能、可靠性、操作方便性、多用途性、制技术一般可分为机械-液压悬挂控制系统舒适性、智能性、安全性及外观质
5、量等多方面的MHR(MechanicalHydraulicsHitchResponse)、要求。这样,即使是闭心式液压系统比较复杂,液压伺服式悬挂控制系统SHR(ServoHitch成本比较高,也是值得的。对于小型拖拉机的液Response)、电液悬挂控制系统EHR压系统则以开心式为主,满足小功率情况下使(Electro-HydraulicHitchResponse)。本文就拖用。拉机作业机组悬挂系统,从液压系统、传感元件、2、注重实用性,简单操作(Finger-Touch,控制方法、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归纳Simply
6、Drive,EasyOperation),调节更方便,出相关的特点。设计更具人性化。许多拖拉机推出控制面板和显示屏幕,图1所示为其中一种。在阻力控制方式1液压系统下,进行灵敏度调节,可根据土壤比阻条件,改早期的液压系统比较简单,如福格森拖拉机变灵敏度,以保证在发动机转矩许可范围内减少TE-F20(1954年)只有阻力控制,戴维-勃朗耕深的变化。在力位综合调节方式,驾驶员可根(DavidBrown)25D(1956年)拖拉机只有浮据土壤实际情况进行力位混合比调节,适应不同动控制。而在现代的拖拉机上,液压装置则被普土壤条件下都能获得
7、较高的耕作质量。此外,还遍采用,如液压离合器、液压转向装置、液压制可方便的调节提升速度和下降速度。动器、PTO、悬挂装置(后悬挂、前悬挂等多种)3、改进液压元件。农具下降速度采用单向等,趋向多功能同时操纵、分置式安装、远距离节流阀调节;与传动箱体油箱共用油液方式时,操纵、混合控制的应用。采用进油路高压过滤,提高过滤精度(已超过拖拉机液压系统按油路特点可分为液压泵25um);采用锥阀作为下降阀,提高密封性,减进油控制油路(控制阀位于液压泵进油口之前)、少液压缸中压力油的泄漏。液压泵出油控制油路(控制阀位于液压泵出油口*国家“十一五
8、”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6BAD11A01)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50019030)谢斌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100083北京市朱忠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宋正河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毛恩荣中国农业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