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复习

寄生虫病复习

ID:37627387

大小:13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6

寄生虫病复习_第1页
寄生虫病复习_第2页
寄生虫病复习_第3页
寄生虫病复习_第4页
寄生虫病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寄生虫病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又称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第一章范畴10大寄生虫病:疟疾、丝虫、血吸虫病、黑热病、锥虫病、麻风、结核病、登革热病我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丝虫、血吸虫病、黑热病、钩虫病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该值越大,健康的损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越大。疟疾>丝虫>黑热病>血吸虫病>锥虫病。在我国,可以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有229种,其中线虫35,吸虫47,绦虫16,原虫41,其它90.组织内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

2、囊虫病、包虫病等。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共生:凡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就叫共生,根据利害关系分为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共栖:一方受益,一方无损害。如结肠内阿米巴。互利共生:双方受益。如鞭毛虫与白蚁。寄生:一方受益(寄生物)、一方损害(宿主)。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的方式。根据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以及蛔虫、钩虫在外界直接发育成感染期,称为土源性蠕虫。间接型:需要

3、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如疟疾、丝虫、血吸虫等,称生物源性蠕虫。寄生虫的类型:专性寄生虫:寄生虫的各个时期及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如粪类圆线虫。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导致宿主发病。15宿主类型: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也称储存宿主,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转

4、续宿主: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维持在幼虫状态。如野猪是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寄生虫的营养代谢,寄生虫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糖酵解代谢获得。在氧分压相对较低的小肠内,通过延胡索酸呼吸获得ATP能量。寄生虫的生殖有:雌雄同体、节裂或节片生殖、产生大量虫卵或幼虫、细胞分裂:有丝分裂、裂体增殖、出芽生殖(弓形虫内二芽)、多胚生殖或称蚴体增殖,主要见于绦虫和吸虫。第一章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主要有三方面:1、掠夺营养2、机械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1、宿主将虫体全部清除2、部分清除,对再感染部分产生抵抗

5、力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在体内大量繁殖。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期。侵入人体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称寄生虫感染;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则称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的结果因虫种、宿主的遗传素质、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而异。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带虫者。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宿主对寄生虫感染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消除性免疫与非消除性免疫。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如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超敏的反应有4型。尘螨、棘球蚴引起的为1型反应(速发型);黑热病、疟疾疟疾引起溶血,

6、为2型反应(细胞溶解型,贫血);疟疾和血吸虫病出现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为3型反应(复合物型、肾炎);细胞介导引起的免疫应答为4型反应(迟发型)。血吸虫病,可引起速发型、免疫复合物型、迟发型。第二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15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6方面;1、经水传播,如饮用溶组织阿米巴成熟包囊污染的水,接触血吸虫尾蚴疫水感染。2、经食物传播,生食和半生食猪囊尾蚴感染猪带绦虫病,旋

7、毛虫病、生食和半生食鱼、虾感染华枝睾吸虫病。3、经土壤传播,蛔虫、钩虫、鞭虫卵在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期虫卵,人体接触感染。4、经空气传播,尘螨、蛲虫卵。5、经节肢动物传播,蚊传播疟疾和丝虫,白蛉传播黑热病,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分布一致。6、经人体直接传播,如阴道毛滴虫病、疥螨病。经口感染的有:溶组织阿米巴、蛔虫、蛲虫、鞭虫、华枝睾吸虫、猪囊尾蚴病。经皮肤感染的有;钩虫病、血吸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经呼吸道感染的有:蛲虫、棘阿米巴。经输血感染:疟疾。自身感染:蛲虫、微小膜壳绦虫、粪类圆线虫。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因素。血吸病的中间宿主

8、钉螺在我国的分布不超过北纬33.7,因此北方地区无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