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埃达克岩的原义_特征与成因_董申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1卷第4期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Vol.11No.42004年10月EarthScienceFrontier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Oct.2004埃达克岩的原义、特征与成因董申保,田伟(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摘要:论述了埃达克岩的原义与综合特征,并针对其与太古宙TTG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今后研究埃达克岩的建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埃达克岩(adakite)的原义是指一类具有镁铁质斑晶的隐晶质火山岩,属于岛弧型岩浆钙碱性岩系,一般形成于年轻的(<25M
2、a)、地热高的岛弧环境,是俯冲板块和上覆地幔相互作用产生的杂化熔液通过结晶分异形成的。综合总结埃达克岩(原义)的地球化学特征#*如下:(1)原生标志,高Mg、低FeO/MgO、高Cr及Ni;(2)微量元素标志,高LILE、高LREE、低HREE、低HFSE以及高分异的REE型式等。对实验岩石学研究资料的总结可知杂化(hybridized)熔液是由小数量的板块熔液与地幔楔反应经交代作用、同化作用形成的,可分异直至出现酸性岩浆,这一过程称#为地幔同化及分离结晶作用(mantle-AFC)。在橄榄岩的同化作用中,原有熔液Mg迅速上升
3、,并在#熔液成分加多后,向高Mg区迅速发展。在近代一些埃达克岩及相关岩石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太古宙TTG与新生代板块(榴辉岩)重熔的TTD岩系类似。同时,亦有学者认为太古宙绿岩带中与TTG有关的深成岩系是一类Mg质花岗闪长岩Mg质二长闪长岩,成因与Sanukite相似(太古宙sanuk-itoid岩系),相当于富集橄榄岩重熔形成的岩系。这些研究重新引发了太古宙大地构造型式与近代板#块构造型式的异同之争。根据对目前地质实际资料的总结,太古宙TTG的Mg一般都高于实验中相应数据,一般认为太古宙玄武岩的MgO比近代玄武岩高,而太古宙
4、绿岩带中科马提岩玄武质科马提岩Mg质玄武岩组合是太古宙绿岩带TTG的源岩,其成因不相当于近代大地构造环境。这一争论仍有待深入研究。看来,地球发展过程中热量随时间而消耗的规律应在具体实践中探讨其内涵。关键词:埃达克岩;Mg质安山岩;杂化熔液对板块熔液;太古宙TTG对近代埃达克岩系列中图分类号:P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321(2004)04058510近代以来,壳、幔源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力学实验技术也有很大改进,由此引发了太古宙由俯冲引发的岛弧型岩浆岩系列。基于岩石、矿物、TTG与近代岛弧岩浆中
5、英云闪长岩系异同的争论。地球化学数据和热力学实验数据的内部一致性(in-与此同时,在国内埃达克岩也受到一定关注,范围进ternalconsistency)原理来区分区域性岩浆岩系列一步牵涉到某些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一(magmaticarray)之间的异同,已成为研究俯冲构造时引发相当多争论。这虽对壳幔相互作用中岩浆与相应岛弧岩浆系列关系的重要工作方法。该方法作用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某可以研究显生代与太古宙岩浆岩系的异同,进而研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和偏见,需加以澄清。笔者不揣究与其相联系的大地构造环境的差异。
6、冒昧,就埃达克岩的命名、成因、重要地球化学判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埃达克岩(adakite)的研究及其与太古宙TTG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作一得到国际重视。同时,近代年轻(<25Ma)大洋岛弧简要回顾和归纳,供参考。和大陆边缘岛弧型岩浆岩的资料不断增加,相关热1埃达克岩的命名、分类及成因回顾收稿日期:20040908;修订日期:20040915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10001015)作者简介:董申保(1917),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岩石学任何一个重要岩浆岩的命名在实际应用中都会专业,主要从事变质岩和花
7、岗岩研究。经过曲折和反复,有些被淘汰,有些经过实践验证后586董申保,田伟/地学前缘(EarthScienceFrontiers)2004,11(4)保留,但亦非其原文所定义。埃达克岩目前正经历及原产埃达克岛的这类岩石的某些重要特征,如#这一反复过程。有必要对其命名沿革作一简单回Mg,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Cr、Ni等在岩浆过程中顾。的地位。实验证实,此类特征正是埃达克岩形成时具有埃达克岩性质的岩石早在19世纪末在日俯冲板块与上覆地幔楔相互作用的标志。虽然此后[4]#本Setouchi带Sanuki地区和Bonin(小笠原)群
8、岛被发Drummond和Defant又有所述及,但仍认为高Mg现,当时定名为Sanukite(Weinschenk,1891)和Bon-i类型不是埃达克型而是过渡的埃达克型(transitional[1][3]nite。它们产于近代岛弧带(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