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

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

ID:37620536

大小:6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6

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_第1页
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_第2页
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_第3页
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_第4页
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健康健康指导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医特色健康指导【介绍治疗】1、控制感染,针对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2、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疗。【健康教育】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一般每日二次,避免对流风。减少探视及陪护人员。2.注意观察小儿面色,有呼吸困难及紫绀及时报告医护人员。3.静脉给药注意不要随意调节滴速;如需口服用药需根据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请勿在小儿哭闹时喂药,以免误吸入气管。4.以母乳喂养为佳,少量多餐。人工喂养奶头孔大小要适宜。喂好后将小儿竖直,头伏于母亲肩上,轻拍其背以排出咽下的空气避免溢奶和呕吐。5.多怀抱小儿,注意保

2、暖,避免着凉,衣着以小儿的手足温暖而不出汗为宜6.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探视,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小儿腹泻中医特色健康指导【临床表现】1.轻度:一天大便次数5~8次,有轻微发热,无脱水现象。2.中度: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粘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3.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适、虚脱、半昏迷等状态。由于钾缺乏及水肿的关系,腰部膨胀,有肠麻痹现象。若不及时

3、之治疗,死亡率可达30%以上。【住院期间的教育】1.不要禁食。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婴儿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减量后婴儿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已经加粥等辅助食品的婴儿,可将这些食物数量稍微减少。要根据婴儿口渴情况,保证喂水。2.早期发现脱水。当婴儿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干,尿少或无尿,眼窝下陷、前囟下陷,婴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3.预防脱水。用口服补液盐不断补充由于腹泻和呕吐所丢失

4、的水分和盐分,脱水便不会发生4.不要滥用抗生素。许多轻型腹泻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药物治疗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思密达等吸附水分的药物也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泻因病毒感染所致,应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害;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细菌性腹泻,可以应用抗生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治疗。5.家长应仔细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将大便异常部分留做标本以备化验,查找腹泻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注意让婴儿多休息,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发生,尿布清洗干净,煮沸消毒,晒干再用。【出院指导】1.小儿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洁。2.避免带小儿到公共场所。3.

5、隔离病人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4.注意家户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以及环境清洁。5.避免吃生冷不洁东西。6.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带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给小儿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小儿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特色健康指导【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炎症,90%由病毒引起。【临床表现】轻症患儿表现为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不同程度的发热。重者畏寒、高热、头痛、无力,甚至高热惊厥。【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2.抗生素:细菌感染选用抗生素,但对病毒感染者无效。3.对症治疗:高热者予以物理

6、降温,咳嗽者予以止咳祛痰药。【住院期间的教育】1.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鼓励多饮水,避免组织脱水。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P,R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2.饮食:给予清淡、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3.活动: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出院指导】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合理喂养小儿,加强营养。2.加强对本疾病的防治,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3.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在气候骤变时,应及时增减衣物,既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又要避免过多的出汗。4.复查时间

7、及指征:一般不需复查。出现头痛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随时就诊。急性支气管炎中医特色健康指导【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可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一般无气促和发绀,喘息性支气管炎除外。【治疗】1.抗生素治疗。2.抗病毒治疗。3.咳、喘可用止咳化痰、平喘药。【住院期间的教育】1.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鼓励多饮水,避免组织脱水。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P,R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2.饮食:给予清淡、富营养的流质或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