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议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体现出学生对字、词、句、段的组合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有层次的,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进行,首先教师应认清作文的目标、本质,进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本位,进行做人教育的渗透,从而写出内心情感的娱乐性活动. 关键词:作文价值、学生主观能动性、写作欲望的激发、选材与做人、作文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长期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让学生惧怕,老师难教的一项工作,咎其原因主
2、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老套,组织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过分的夸大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究,认为作文教学是可以利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 一、认清作文教学的目的、本质和价值,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认清了目的,行动才有方向,认清了本质,活动才能够依本而行,才不会乱了手脚,弄清作文教学的目的、本质,我们才能够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序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既定的目标和命题下去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作文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可以概括为“作文是
3、写文章的教学活动,学生作文是在语文教师以学生为本位,抒发其思想感情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正确的进行教师自我定位,认清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能围绕这个题目进行素材的选取和构思。对于学生来说,作文的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作文题目的选择,作为教师应在学生选题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让学生写一次活动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活动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情节。
4、然后,利用各种感官来说明为什么有趣,为什么印象深刻。最后让学生进行简短交流,开始构思怎样去描述这个场面,该用怎样的语句。这样的话,我认为:一、让学生知道了作文的任务和目的,有方向、有目的的去写文章;二、让其有物可写,相应的减轻了作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认清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命题自主化 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不够准确,提出与学生实际相差较远的题目,没有正确的进行分析,一味的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进行,这样,学生就开始胡编乱造,写出流水帐般的文章,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变成了一种体力劳动。小学生作文
5、应是写句子、写短文。因此,我们应分层次、分阶段的确立作文的难度和深度,根据学生的写作功底进行帮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写作任务,写作能力差一点的,写句子然后写短文,能达到文从字顺。写作能力好的,写短文然后琢磨句子,语言更精练,更有深意。这样学生就能写出能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短文或句子了。我在作文活动中主张学生自拟题目或学生提出自己想写的或能写的题目,尽量不写命题作文,这也是一位学生给我的启发。在一次作文活动中,我给学生布置好题目后,大部分学生都开始选材和构思,一位平时很胆小的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写这个题目,我今天想写一篇关于亲情的
6、作文,因为上周我奶奶去世了,她一直很疼我,我想为她写一篇作文。”我想了一想,便欣然接受了,我看到她在写的过程中很投入,并流出了热泪。最后这位平时胆小的学生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让她在班上读了她的文章,后来她的作文一直很不错。是的,我们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厌写和无物可写的局面,变他们为“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挖掘出他们写作的潜能。 三、注重素材选取训练,进行做人教育 作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正确的做人态度,明辩是非能力。这是作文教学另一功能,也是我进行组织作文活动的方向标,学生通过对素材的组织和构思,抒发的是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事物的观点和
7、认识,这也正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形成正确方法论的良好契机,作为教师应知道学生的作文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综合体,我们应从作文中发现文明的言行、美好心灵,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进行表扬,使得好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在选材上,应引导学生选取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还可增加其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在一次的作文活动中,我给学生找了一些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的新闻及感人事迹、图片,我觉的这是一个不错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学生看完后都无语凝咽,我就给学子们说:“孩子,看到这些场景你们很震惊,那么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福吧,你不觉的应该
8、给这些顽强的生命写点什么吗?把我们的想法都诉诸与我们的笔尖吧,老师打算和你们一起完成这次对生命的再认识。”这样教师的参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