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

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

ID:37611369

大小:891.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26

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_第1页
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_第2页
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_第3页
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_第4页
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撮镇中学高三历史试卷2013/12/12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

2、.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3.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

3、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其旨在说明雅典()A.直接民主制的弊端B.贤人治国的必要性C.公民参政意识淡薄D.抽签选举的灵活性4.城邦国家通过武力征服邻国而向帝国转化在古代世界史上是一个通则。但为什么雅典没有完成统一希腊民族的大业,转化为一个希腊大帝国,而罗马却完成了帝国大业?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罗马人更具务实性B.雅典城邦相对弱小C.罗马文明优于雅典D.二者所处时代不同5.“(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4、(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6.下图是1845年到1850年发生的反清起义次数示意图(根据罗尔纲教授的《太平天国史稿》绘制),这张图片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C.鸦片战争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自然经济解体7.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5、()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8.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已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9.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A.欧洲三大工人

6、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10.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引发了巴黎市民起义B.巴黎公社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说C.法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也是促使巴黎市民起义的重要原因D.巴黎公社运动是法国人民爱国的自发行为11.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年二

7、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12.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

8、“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3.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