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情境生动的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视互动教学,呈现生动课堂---新课程教学有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要不断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旧的数学课堂,大多是知识的灌输和题目的讲解,这会令不少学生翻胃而渐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如今新课标下的课堂,讲究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爱和愉悦充实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让生命在课堂上“涌动”,这才是学生所热爱的真正的数学课堂。用师生之间的爱去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用我们老师的
2、睿智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数学老师特有的严谨去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在使用华东版和新人教版数学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已深深体会到:师生在教学中已得到了交往、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现就我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对”互动”教学的几点认识与体会。一、“互动”教学应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
3、用相结合的原则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例题教学时,应突出解题关键,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
4、。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在课堂上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使枯燥无味的概念焕发了生机。教学中,我们还经常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之功效,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详细而清晰。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例1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例1,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42500千克,这个仓库
5、原有多少面粉?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画,显示具体情景。此举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然后围绕例1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1)本题有几个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2)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3)题目中有何相等关系?(4)设哪个量为未知数?(5)能否列出方程?这样,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问题(1)、(2),均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对于问题(3),有的学生认为“原来的面粉减去运出的面粉等于剩余的面粉”,有的则认为“运出的面粉加上剩
6、余的面粉等于原来的面粉”等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同答案,教师或是直接给予肯定或是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融于交流互动的氛围中。由于问题(3)是解决例1的关键,关键问题攻克了,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时候,教师从踊跃举手的学生中挑选几位让他们写出问题(4)、(5)的答案,然后由同学们来做“小老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做出“诊断”,此时同学们参与教学的情绪更为高涨。最后,教师再做出归纳和小结,使同学们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基本知识自然也得到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7、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真正成为数学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然后,教师严格按格式书写解题过程,目的是给学生以示范,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为学生提供参考格式.。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得到发挥,这样的教学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既使学生动眼、动耳,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达到“互动”的效果。二、“互动”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8、摘自新教材编者的话)。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依据课堂学生心理智能和学生已有的背景和活动经验,精心设计大量操作性问题来触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大脑先动起来,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达到《标准》所说的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描述概念等)。如:教材中每一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