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10061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大班科学《它到哪里去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班科学:它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纲要还指出:学习活动的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 大班年龄段的孩子爱学、好问,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就如同绘本《风到哪里去了》中的小男孩一样,对于“白天到哪里去了?”“雨到哪里去了?”之类的问题充满了兴趣。本活动以写实的方式,通过FLASH、色彩丰富的画面,呈现书中小男孩的一段“成长体验”,让孩子细细地、
2、循序渐进地品味,看出故事里的趣味,真实地感受“循环”,搜寻生活中的现象与“循环”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联想生活经验,初步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 2、萌发好奇好问以及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探究愿望。 重点: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现象和规律。 难点:理解绘本内的“循环”,迁移绘本外的“循环”,尝试将生活中经历的现象与“循环”概念联系起来。 活动准备: 1、绘本《风到哪里去了》夏洛特•左罗托夫文,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PPT课件 3、字卡(花开花谢、循环) 活动过程: 一、仰望星空,引发联想 (一)提问“有抬
3、头望天的感受吗?” 1、重点提问:“你抬头望过天吗?你抬头望天的时候看到了些什么?” (此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入手,聚焦天空,直接关注绘本的第一种循环:日夜循环,能使活动很快进入正题。) 小结:天空不只有蓝色,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啊!蔡老师也带来一幅图片,就是你们刚才说到的…… (二)观察图片,判断时间(出示图片——太阳) 1、重点提问: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2、(两种答案都有可能——傍晚、早晨,)一定就是这个时候的太阳吗?有没有其它什么时候太阳也在同一位置呢? 3、PPT验证,确认结果 (教师引导孩子根据同一图片作时间上的推测,并用3张图片的连续变化验证之
4、前的推断。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科学、严谨的观察和思维方式。) 4、有一个小男孩,他也望着这片天空,他又会想到什么呢? (自然过渡,基于同一个画面,从孩子们的推断,联系到绘本中小男孩的想法,向孩子们展示课件中关于绘本的部分,拉开了本活动的关键点——循环现象)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转换视角,从平视转为仰视,换一种思路来接触与科学整合的绘本,以更为严谨的态度、更为科学的方法、更具想象力地对话,交流。 二、感受情境,初步理解自然界的循环现象 (一)循环一:白天——黑夜(初步感受循环) 重点提问:白天过去了,什么会来到?黑夜过去了,紧接着…… (从两种状态的循
5、环入手,让孩子运用生活经验讲述现象,隐隐地感受循环。) 呈现PPT,让幼儿从视觉上完整感受白天黑夜的循环。 (二)循环二:水的三态(进一步感受循环) 重点提问:雨点从天上掉下来,接着会发生什么变化?(看FLASH) 现在你们看明白了吗?雨点落下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PPT接着说故事):重点提问:小男孩知道秘密了吗?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对故事内相关经验的倾听、发现和复述)公布答案,出示字卡——循环。 (从两种状态的循环——三种状态的循环,让幼儿从倾听和记忆故事的角度,配合PPT去进一步理解“循环”,降低难度,便于幼儿对于“原有生活经验”与“新概念-循环”进行对
6、接。) (三)循环三:四季转换(深化理解循环) 重点提问:接下来发生的这一段故事也有同样的秘密,你们觉得小男孩又会问什么问题? (教师用先提炼的方式,让幼儿反向思维,同时对应呈现上两段循环和小男孩的提问,让孩子可以借助“推理”和“基于个体对于循环的理解”两条线索去发现;对循环的概念和现象又有了深一层次的连接与理解。) (出示四季轮换PPT——对生活中“循环”现象的再次迁移和感悟) (四)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幼儿追随故事中小男孩“它到哪里去了?”的问题,关注循环的现象,建立循环的概念,并且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一步步深入地了解,让孩子体验“循环”的趣味,从
7、无意关注转向了有意的拓展。 三、拓展表述,搜寻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一)看表演,猜循环: (幼儿观看表演,猜测展示的是何种循环——字卡验证:花开花谢) (二)寻找生活中的更多“循环” 重点提问:植物的生长是循环,我们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头到脚,从外到里,有没有这种循环往复的现象呢?生活当中,是否也有这样有规律的不断出现的事情呢? 此环节设计意图:从抽象又到具象了,对于“循环”概念的了解会让孩子们快速筛选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并表述出他们所认定的“循环”现象。当然,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混淆、一些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