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ID:37609670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上传者:U-2437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_第1页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_第2页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_第3页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_第4页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作者:揭春平单位:广东省高州市第一小学联系电话号码:18718357937电子邮箱:jiechunping@163.com4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高州一小揭春平关键词:学前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内容提要: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学前幼儿主要是指幼儿3岁(入园)-6岁或者是7岁(入小学)这个阶段的儿童。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而学前幼儿一方面还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只是玩耍阶段,另一方面又面临即将进入正规的学校进入学习阶段,属于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显得尤其重要。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明确要求,制定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有学校,首先要让幼儿明白,要在学校要有什么规范,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了行为规范,才能让幼儿有一定的目标和意识,有利于于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非常重要。在制定行为规范的时候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具体。比如在卫生行为习惯方面,你不能简单地要求为“注意清洁”、“保持教室清洁”之类笼统的要求,那样幼儿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做才是注意了清洁,不知道怎样做才保持了教室整洁,一定要给出具体的行为,可以改为“当你用完了纸巾不能随便扔在地上,而是走到垃圾桶前面扔到垃圾桶里;削了铅笔之后,铅笔碎屑也不能随便拍打到地上,要用一张纸垫着,把笔屑放到纸上,削完笔后再用纸包好,扔到垃圾桶里;要是在上课的时候,要先放在课桌里,下课再扔到垃圾桶里。”4 二是要全面。行为习惯包含了方方面面,如果考虑得不周全,不利于幼儿的全面良好行为的发展,如果只注意到了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个的一个方面,会有失偏颇,不利于幼儿成长。制定行为规范可以考虑从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遵守纪律习惯、安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几方面去制定。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会分类总结,制定相宜的规范。三是要尊重幼儿的特点。每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良好的班级常规自然水到渠成。在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思考这种规则是真正适合幼儿的需要,还是仅仅为了教师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的规则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愿意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二、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有了具体、合面、合理的行为规范之后,便是要严格执行了。首先,教师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对于行为规范的执行,一定要雷厉风行。如果不严格要求,很容易使班级行为规范失去约束力,成为一纸空文,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也无从谈起。一旦发现学生有了不良的行为的习惯,一定要及时制止,严肃批评。当孩子们发现自己做了错误的行为是要受到批评和处罚,他心里慢慢地会产生了一种“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老师会批评,我不能这么做”的心理,从而在以后不会再有意做出这种不良的行为。如果教师看见一个孩子有不良行为,却没有及时作出反应,这个孩子就会想:“这样做也没关系”,下次还是会这样做,别的孩子看见了,也会产生“这样做老师都不管,也没什么关系的”这样的心理,也可能有样学样,一旦成形这样的连锁反应,则得不偿失。例如,在教室的地上发现了一张废纸,立即查出是谁扔的,要他亲自捡起扔到垃圾桶里,并且还要当众罚他倒垃圾,起到警示作用。二是要早。制定行为规范要早,实行也要早。美国科学家研究过,一个习惯的形成平均需要21天,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刚开始的时候,首先孩子的心里引起了重视,知道要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他会小心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自然而然地,他以后的行为都是向着好的这一方面去做。如果他一开始就有了坏的行为习惯,你再去叫他改,去做另外的一种行为,就比较艰难了。三是要细。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喜欢在课堂上或者课间大喊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到处乱跑;有些幼儿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比如,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小伙伴熟悉了,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这些看似小问题,但如果不及时制止,很容易慢慢变成一个喧闹的餐厅。因此,一旦发出了这些苗头,教师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可以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这样就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变被动和主动,从而做到了良好的吃饭习惯。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古人说过“师者,人之模范”。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以期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日常行为举止方面做示范,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铃声一响就进教室;上课时间不接电话等。二是言行举止要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举手投足之间都做到了文明优雅,在无形中,孩子们也受了熏陶,不知不觉也变得文明起来,三是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对自身的言行也起极大的作用,文化素养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是让有感受得到的。四、及时评估,奖惩分明4 幼儿的行为具有可塑性,同样也具有不稳定性。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他有可能今天做到了,明天可能就忘记了,又会不自觉地做了其它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时提醒,不断鼓励,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估,加深幼儿内心的是非的印象,从而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孩子子非常关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孩子对同伴的评价非常真实且敏感的,对教师的评价也非常在意。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孩子存在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我们让幼儿讨论评价,明确认识,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在评价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能说出已有的要求和规则,还知道了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这样可以促进幼儿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认识和思考,强化规则意识,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评估的过程中,我主要以表扬为主,因为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受哄”。表扬,也要具体。尽量减少一点“你真棒”、“你表现很好”一类的空头称赞,而是改为“你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同桌说对不起,说明你是个有错就改的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今天上课时坐得特别端正,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这样,不但被表扬的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对,其它的孩子们也受到了无形的教育。适当的时候,辅以奖励小红花、糖果,奖品虽小,其激励作用却不可限量。当然,当孩子们做错了事,批评也是必要的,首先要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才能让他心悦诚服,并且不再犯错,而且,辅以一定的处罚,也能让他更好地记住教训,引以为戒。比如,乱扔垃圾的,要负责倒垃圾一个星期;课堂上没有完成作业的,一定要做完作业,否则不能出去玩;浪费粮食的,要背两首关于珍惜粮食的儿歌……有表扬有批评,有奖励有处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就能更好地区分对与不对,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形成氛围,促进自觉幼小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在班集体里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是很重要的。比如,你要求孩子要爱清洁,首先你要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要摆得整整齐齐,墙壁要装扮得漂漂亮亮,使人一走进教室就会有一种窗明几净、神清气爽的感觉,自然使孩子们产生不能破坏这种干净的环境的心理。比如,你要求孩子们文明讲礼貌,大部分孩子都养成了见面打招呼,“谢谢”“再见”“对不起”等文明用语时时挂在嘴边,集体呈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氛围,自然也会形成了一种力量,促使孩子向好的方面靠拢。在营造班级氛围的时候,第一,要保持教室的干净和安静。一个干净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每天把教室打扫干净,同时也要求孩子们保持卫生,不允许孩子在教室大喊大叫、乱跑乱撞。第二、布置好班务。教室的班务栏,简单、明了,贴上《班级行为规范》、课程表、值日表等;教室的展示栏可以展示出孩子的各种绘画作品;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时时更新内容,做到有趣有益;图书柜分类摆放好各种图书。第三,每天要求学生多用礼貌用语,轻声说话,轻声走路,多微笑,禁止大声喧哗和使用不文明用语。第四,举办各种有利于班级团结、互动合作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体会到和同伴们合作的愉快,有利于形成一个快乐、团结的集体。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决定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灵珑剔透的水晶,良好的习惯,是保持水晶透明的清水,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4 参考文献:①、《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孙云晓,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②、《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习惯》,王学典,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版。③、《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王鹏,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④、《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吴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⑤、《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