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09136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26
《初中数学课例评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例评课我所要评的课是一节《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2)》课例,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始终以“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其综合运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任课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任课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下面围绕本节课例谈谈我的想法:1、数学本质之一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本节课一开始任课老师就抓住了“平行线判定方法”。从两条直线相交有交点到没有交点出发。一、灵活选用判定
2、方法判定平行;例一、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其中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求得答案.①∵∠B+∠BCD=180°,∴AB∥CD;②∵∠1=∠2,∴AD∥BC;③∵∠3=∠4,∴AB∥CD;④∵∠B=∠5,∴AB∥CD.∴能得到AB∥CD的条件是①③④.故选C.方法总结:要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首先要将题目给出的角转化为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再看这些角是否满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例1的教学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
3、有效复习,掌握平行线中线与角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得到感知。2、数学本质之二是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结合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证明例二、如图,直线AB、CD、EF被直线GH所截,∠1=70°,∠2=110°,∠2+∠3=180°.求证:(1)EF∥AB;(2)CD∥AB(补全横线及括号的内容).证明:(1)∵∠2+∠3=180°,∠2=110°(已知),∴∠3=70°( ).又∵∠1=70°(已知),∴∠1=∠3( ),∴EF∥AB( ).(2)∵∠2+∠3=180°,∴______∥______(
4、 ).又∵EF∥AB(已证),∴______∥______( ).解析:(1)先将∠2=110°代入∠2+∠3=180°,求出∠3=70°,根据等量代换得到∠1=∠3,再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EF∥AB;(2)先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出CD∥EF,再根据“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即可得到CD∥AB.答案分别为:(1)等量代换;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C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D;A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除了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
5、理外,有时需要结合运用“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从例2的教学中,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教材处理,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凸现了本节的数学本质。也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学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三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三、添加辅助线证明平行例三、如图,MF⊥NF于F,MF交AB于点E,NF交CD于点G,∠1=140°,∠2=50°,试判断
6、AB和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通过观察图可以猜想AB与CD互相平行.过点F向左作FQ,使∠MFQ=∠2=50°,则可得∠NFQ=40°,再运用两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出结果.解:过点F向左作FQ,使∠MFQ=∠2=50°,则∠NFQ=∠MFN-∠MFQ=90°-50°=40°,AB∥FQ.又因为∠1=140°,所以∠1+∠NFQ=180°,所以CD∥FQ,所以AB∥CD.方法总结:在解决与平行线相关问题时,有时需作出适当的辅助线.而任课老师讲授例3时所采用的解法是先“图形”与“解析”的结合,完全把“数”与“形”的合并,自然就有利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提炼,学生也就体验到
7、“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华所在。通过辅助线来挖掘这一数学内涵,利用“数”与“形”在解题中的互帮互助,实现“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并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是一个艰难的起步,应时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地方,证明要严谨,步步有依据,并且依据只能是有关概念的定义、所规定的公理及已知证明的定理,防止学生不假思索地把以前学过的结论用来作为证明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