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1(传染病学)

肺结核1(传染病学)

ID:37605398

大小:5.12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5-13

肺结核1(传染病学)_第1页
肺结核1(传染病学)_第2页
肺结核1(传染病学)_第3页
肺结核1(传染病学)_第4页
肺结核1(传染病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结核1(传染病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简介】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副教授。黄其文(Huangqiwen)。Tel:13517764271。Email:qiwen1968@163.com。且说林黛玉虽然服药,这病日重一日……神气昏沉,气息微弱,半日又咳嗽一阵,吐出都是带血的,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结核病(tuberculosis)【目的和要求】掌握结核病病原分群及特点。熟悉DOTS策略的要素。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与病理变化的关系。掌握结核病的临床分型及临床特点。推荐参考书目内容:《内科学

2、》肺结核【概述(summary)】一、远古结核及结核菌的发现。二、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征。【病原学(etiology)】一、远古结核及结核菌的发现。二、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征。【病原学(etiology)】1882年3月24日(一)多形性:增殖一代需15-20小时,培养成可见菌落一般需4-6周。故快速培养成为近年研究的热门。(四)抵抗力强:(二)抗酸性:(三)生长缓慢:(五)菌体结构复杂:(六)可分型和分群:(七)具有耐药性:A群、B群(在巨噬细胞内,酸性抑制)、C群(半休眠、偶而才繁殖)和D群(休眠药)。原始

3、耐药菌和继发耐药菌,原始耐药菌亦称天然耐药菌。脂肪酸类脂质脂质各种反应 结核菌壁蛋白质变态反应 多糖免疫反应全国结核菌耐药率(2000年)(%)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思考一一、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二、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一)呼吸道传播:飞沫感染为常见方式,尘埃感染少见。(二)消化道传播:(三)其他:三、易感者(susceptibleperson):【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二、传播

4、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一)呼吸道传播:飞沫感染为常见方式,尘埃感染少见。(二)消化道传播:(三)其他:三、易感者(susceptibleperson):【流行病学(epidemiology)】1、影响传染性的因素:菌量、微滴的密度、通风情况、接触的程度和长短、个体的免疫力。2、化学治疗对传染性的影响:数量减少、活力减弱、传染性降低。感染者发生结核病的机率是多少?思考二接触者不感染50%感染25-50%细胞介导的免疫不发病85-90%(潜伏感染者)发病10-15%传染源接触者的结核发病

5、自然史早期 (原发感染)晚期(5年以上)(继发感染)(一)全球。(二)国内。四、流行现状(一)全球。(二)国内。四、流行现状感染严重:全球约1/3人口已受感染,如不采取措施,平均每秒就有一个人感染,估计近十年内还将有3亿人受感染。疫情加重: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800~1000万。死亡新高:结核病是全球由单一致病菌引致死亡最多的疾病,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大约每10秒钟有一个人死于结核病。特别行动:WHO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6、(worldTBday)”,推出DOTS(directlyobservedtreatmentshort-course)策略。DOTS(新进展)DOTS策略的五大要素:政府的承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医护人员直接面视下的治疗。(核心)免费抗结核药物的供应。登记、报告和评价监测系统的建立。发病数、死亡数居各类传染病首位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的国家DOTS项目地区患病率低青壮年人数多农村疫情高于城市低递减率高感染率死亡人数多高耐药率高患病率我国结核病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可分为哪三类?肺结核属于

7、哪类传染病?思考三【发病机制(pathogenesis】初次感染结核菌组织结构破坏干酪样坏死免疫反应人体的反应4至8周后再次感染结核菌杀灭病原菌 病变局限化变态反应【发病机制(pathogenesis】初次感染结核菌组织结构破坏干酪样坏死免疫反应人体的反应4至8周后再次感染结核菌杀灭病原菌 病变局限化变态反应结核病的免疫反应与结核菌体的多肽、多糖复合物有关,是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识别阶段: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结核菌,经加工处理,将结核菌的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致敏。活化增殖:致敏的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8、。效应阶段: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到结核菌,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激活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细菌周围,吞噬并杀灭细菌,形成结核结节,使病变局限化。变态反应:是机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产生的超常免疫反应,发生于结核菌侵入人体4~8周后,是迟发型变态反应。与脂质及结核蛋白有关。与另一亚群T淋巴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皮肤反应因子及淋巴细胞毒素有关,出现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