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ID:37600446

大小:255.0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5-1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本研习”专题教学设计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亚楠文本研习主要是指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教学时力求紧扣文本,把立足点放在语言文字上,通过读、议、悟、讲等多种研读途径,扎实地读通,读懂,读深。苏教版课文三种类型经典性文本一般性文本辅助性文本阅读教材选文的四种类型及特点类型内容特点教学特点定篇经典作品、属课程内容、被指定的解读应服从权威的定论,让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主要“引学生鉴赏”例文优秀作品、属教材内容(作品难度较高

2、)、可替代的学习文章本身包含的读写知识,以教师预设为主,“教学生鉴赏”样本优秀作品、属教材内容(作品难度较低)、可替代的学习阅读过程中生成的读写知识,以学生生成为主,“帮学生鉴赏”用件普通文章、属教材内容、易替代的利用文中的东西引导学生从事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珍爱生命文本研习◎精神支柱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生命之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美]海伦·凯勒鸟啼/[英]劳伦斯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本专题通过“精神支柱”、“生命之歌”两个板块表达珍爱生命这个主题,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专题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激发学

3、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2.通过对描写生动、富有哲理的句子体味理解文章内涵。3.学习散文的一些常见手法。4.揣摩真挚深沉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技巧。5.了解散文、小说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精神支柱”板块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理解《我与地坛(节选)》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2.找出《我与地坛(节选)》中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句加以品味。3.找出具体的语言说出史铁生母亲在地坛公园寻找儿子时的心理。4.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的作用。5.体验欧·亨利小说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6.积累关于史铁生和欧•

4、亨利的文学常识。发展要求概括《我与地坛(节选)》的“母亲”和《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两个形象的共同性格特征。《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地坛——史铁生生命中无言的母亲1、史铁生在地坛思考了哪些问题?他为什么会突然之间思考这些问题?史铁生找到答案了吗?“怎样活”这个问题能一下子回答吗?文章中是怎样说的?2、“我”的心路历程与地坛景物有何关联?三处地坛景物笼罩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分别呈现怎样的特点呢?为什么同一景物在史铁生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呢?地坛已经成为人化的自然,作者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呢?母亲——史铁生心中永远的地坛课后“文本研习”问题2史铁生

5、“曾经给母亲出了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他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并从文中找出显示这一变化过程的语句。1、“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难题?2、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3、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这样一种深沉的母爱,儿子当时有没有深切的感受到?那么,史铁生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找出能显示这一变化过程的语句。4、作者用了哪些材料写出他对母亲的理解?从母亲身上,史铁生读懂了什么?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内涵丰富的语句

6、。《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一、检查预习,评价自学情况1、用几句话说说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概括时请用上“最后一片叶子”。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朗读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一两句话。二、讨论小说的主人公1、人物性格分析2、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圈划、朗读等形式,讨论交流小说主人公的依据。三、探究人物的典型性问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情节(最后的画叶子)合理吗?可不可以将情节改造一下,由苏艾来画这最后一片叶子?1、琼珊是画家,为什么没有识破最后一片叶子是假的?2、三人同住一楼,同是穷画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贝尔曼自认为“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7、为贝尔曼画“杰作”打下情感基础。3、琼珊病中认定,当窗外常春藤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之时,也就是他离开人世之时,这就为贝尔曼画叶子提供机会——贝尔曼一直嚷着要画一幅杰作。4、苏艾虽然更接近琼珊,与琼珊的感情也很好,但是苏艾始终对琼珊的想法不以为然。5、在贝尔曼画“杰作”之前,作者有意巧妙设置了埋伏:贝尔曼听说琼珊“命系一叶”之时,连讽带刺的咆哮了,好像他没为琼珊打算什么似的。这一设计,使读者不知那片叶子是假的,更没想到是贝尔曼画上去的,直到最后贝尔曼因肺炎去世才真相大白。小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就是著名的“欧·亨利”。小说通过对比、衬托、悬念等手法来塑

8、造人物,使人物更典型。(此课根据郑桂华老师的课例整理)分析最后一片叶子在文中三个人物心中的地位,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琼珊:飘摇中的叶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