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史转折

伟大历史转折

ID:37599957

大小:5.79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5-12

伟大历史转折_第1页
伟大历史转折_第2页
伟大历史转折_第3页
伟大历史转折_第4页
伟大历史转折_第5页
资源描述:

《伟大历史转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幼全作品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江西省临川区第十中学2导入新课3目录页工作重心转移1经济体制改革2对外开放3小结与测评4CONTENTSPAGE4过渡页TRANSITIONPAGE1工作重心转移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三中全会的内容三中全会的意义5工作重心转移1.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政治上:“左”倾错误仍占主导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实质: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6工作重心转移1.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经济上:出现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当时没有及时纠正经济

2、建设中“左”的错误方针和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而是急于求成,要“大干快上”,继续沿着“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老路子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77年工农业总产值为4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国民收入为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3%。农业总产值虽比上年增长1.7%,但粮食产量比上年下降1.2%。7工作重心转移1.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思想上: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奠定思想基础。8工作重心转移1.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国际环境上:中美关系改善,国

3、际环境明朗化。9工作重心转移1.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10工作重心转移1.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前提)(保证)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关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1工作重心转移1.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3变2新“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4、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12工作重心转移1.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下列对此理解完全正确的是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动C、从此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13过渡页TRANSITIONPAGE2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含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4经济体制改革2.1

5、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5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极大。1.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6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

6、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17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粮食产量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1.原因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18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

7、:“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两亿五千万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1.原因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改革尝试19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过程1978年12月,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1976年粮食产量:35000斤、人均口粮230斤、人均收入32元1979年粮食产量:132300斤、人均口粮800斤、人均收入200多元20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过程改革试验在安徽、四川推广。1980年

8、四川广汉率先取消人民公社。21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过程1980年中央支持“包产到户”。“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推广。22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公有制为基础,农民在生产和分配上有自主权。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踊跃交售余粮。23经济体制改革2.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意义一次重大变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