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98331
大小:6.69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11
《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诗同行刘子轩序言牙牙学语,我便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开始一字一句的接触古诗,记得最开始学的就是《鹅》,它以其短小,押韵,朗朗上口而开启了我的古诗启蒙之旅....从上小学,我接触了很多古诗,从单纯的背古诗,到逐步的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再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各种思想,我慢慢的走入了古诗的世界。我期望与诗同行,漫游于古诗的海洋里,翱翔在古诗的海阔天空里.....目录一、古诗1、江南12、鹿柴23、饮湖上初晴后雨2、敕勒歌13、送元二使安西二、近代诗歌3、鹅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少年中国说4、风15、静夜思5、咏柳2、沁园春.雪5、咏柳16、望庐山瀑布3、断章6、凉州词17、别
2、董大4、再别康桥7、登鹳雀楼18、绝句三、外国诗歌8、凉州词19、春夜喜雨1、枝头9、春晓20、游子吟2、阿尔卑斯山的午间10出塞21、江上渔者3、恬静11、芙蓉楼送辛渐22、泊船瓜洲4、橡树5、致西风古诗一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
3、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赏析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赏析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原题叫“咏鹅”。“咏”,用诗歌等来叙述。这首诗相传
4、是骆宾王府七岁时写的,描写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写得通俗易懂,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不仅写出了鹅的一般特征,而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清新悦人的“鹅戏清波”图。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位天真的小作者欢快的心情。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唐.李峤)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则谜语,这是该诗另一妙处。赏析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
5、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比喻新奇贴切,借柳树歌咏春风,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它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前两句写柳树的整体形态,以“碧玉”比喻柳树的青绿可爱,以“绿丝绦”比喻垂下的柳枝轻柔妩媚,有一种迷人的意态。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诗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出人意料地将春风比喻成剪刀,化无形为有形,充分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大胆、独出心裁,又十分贴切,堪称神来之笔。全诗清新自然,想像丰富,比喻奇巧,历来被人们视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赏析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
6、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赏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眼在一“穷”字上。“穷”,“穷尽”的意思。作者好像站在极高之处,俯瞰世界:平视,则见日没西山,一片
7、残阳余晖;俯视,则见黄河回折入海,一曲奔腾乐章。然若想望到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就要再登高一步,展现一副男儿胸襟!末尾两句,也被人们作为一种追求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赏析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前两句写景,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