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娟-玉米高产技术管理及玉米病虫害防治

王艳娟-玉米高产技术管理及玉米病虫害防治

ID:37598306

大小:5.59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1

王艳娟-玉米高产技术管理及玉米病虫害防治_第1页
王艳娟-玉米高产技术管理及玉米病虫害防治_第2页
王艳娟-玉米高产技术管理及玉米病虫害防治_第3页
王艳娟-玉米高产技术管理及玉米病虫害防治_第4页
王艳娟-玉米高产技术管理及玉米病虫害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艳娟-玉米高产技术管理及玉米病虫害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玉米种植管理讲解人:王艳娟日期:2016年.1月15日0504030201CONTENTS目录玉米产区分布玉米栽培技术解析玉米病虫害关于玉米二次包衣关于玉米种衣剂中国玉米产区分布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稻谷居第二位,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我国玉米生产区域分布广泛,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北方的黑、辽、吉、蒙、晋、鲁、豫、冀8省区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尤其是东北地区(含内蒙),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900-10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5000-6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玉米总产

2、量的4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产地。华北黄淮地区(包括京、津、晋、冀、鲁、豫、苏和皖)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900-10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2800-3000万吨左右,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20%,但商品率低于东北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播种: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要根据本地的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地力,种植月份,选择适宜的品种,饲用玉米和马齿型杂交种产量高。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适当安排种子田面积。温度:玉米的播种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春播玉米在7.6cm上层内稳定在15℃为最佳播种期

3、。华北地区夏播玉米在小麦或豌豆收获后及时播种。播种深度,依土壤墒情为2.5--10cm,以5一6cm最适宜。土壤: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PH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也强,它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一般我们都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合理间距:每亩播种量3一4kg,每亩4000一6000株(3500—4000株)。饲用玉米的种植方式。单播,从种植到

4、收获便于机械操作。和大豆、袜食豆、豌豆、毛叶苕子间作,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种子:我们所种植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子,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年种(不能留种),主要是利用它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主要是发芽低。营养: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玉米病虫害防治玉米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圆斑病、玉米干腐病、玉米纹枯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细菌性条斑病、玉米全蚀病、玉米眼斑病、玉米锈

5、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白化苗、玉米叶斑病、玉米斑枯病、玉米黑束病等等。玉米虫害有:蚜虫、飞虱、玉米螟、玉米钻心虫、玉米粘虫、玉米二点委夜蛾、玉米黄呆蓟马、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等。一、玉米大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

6、),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种子处理;(4)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4)药剂拌种选用玉米种衣剂:(好苗100g)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10-15斤种子。二、玉米小斑病症状: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

7、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防治方法:(1)选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