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考前复习考前第14天

物理高考考前复习考前第14天

ID:37595399

大小:1.02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2

上传者:U-145848
物理高考考前复习考前第14天_第1页
物理高考考前复习考前第14天_第2页
物理高考考前复习考前第14天_第3页
物理高考考前复习考前第14天_第4页
物理高考考前复习考前第14天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高考考前复习考前第14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考前第14天 力与物体的平衡 公式方法记心中1.弹簧弹力:F=kx2.滑动摩擦力:F=μFN3.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推论(1)物体受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力为0,即F合=0.若在x轴或y轴上的力平衡,那么,这一方向的合力为0,即F合x=0或F合y=0. (2)常用推论:①二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②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任一个力沿另外两个力方向所在直线分解,分解所得的两个分力与原来两个力分别等值、反向、共线.③多力作用下物体平衡规律可参考以上两条做推广性的理解.比如,受四个力作用下平衡时,任意三个力的合力与第四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或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共线等. 4.分析“隐蔽”的弹力与静摩擦力的“假设法”(1)用“假设法”分析“隐蔽”的弹力看有无弹性形变、形变的方向与大小,是判定弹力的基础.但判定微小形变或未知形变情况下的“隐蔽性”弹力,一般应用“假设法”.先确定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等,再假设没有弹力(相当于把接触物撤消),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有弹力.若向接触物靠近,则有挤压的弹力;若远离接触物,则有拉伸的弹力.也可以假设有弹力,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没有. (2)用“假设法”分析“隐蔽”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也有很强的隐蔽性,一般也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假设没有静摩擦力,若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静摩擦力为0;若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有静摩擦力,且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就是实际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便是阻碍这一相对运动趋势的,也可以假设有静摩擦力,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则说明没有. 5.选取研究对象的“整体法”与“隔离法”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不涉及系统内力时,首先考虑应用整体法,既“能整体、不隔离”.(2)同样应用“隔离法”,也要先隔离“简单”的物体,比如待求量少、或受力少的物体.(3)将“整体法”与“隔离法”有机结合、灵活应用.(4)关注各“隔离体”间力的关联.关联力以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形式存在于物体间,对整体系统则是内力. (5)在某些特殊情形中,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的一部分,甚至是绳子的结点、力的作用点等.6.“动态平衡”现象的“图解法”与“解析法”当受力物体“缓慢”运动经历一系列的平衡状态时,需要分析判定这一过程中某一力变化趋势特点及可能的“临界点”等,就形成“动态平衡”现象.常有以下处理方法. (1)图解法:当物体受三个力作用时,在相应的“力三角形”中,先确定某个大小方向都不变的力,再确定只改变大小或方向的力,最后在力分解合成的三角形中,从边长、角度的变化分析待求力大小、方向的变化,叫做图解法.图解法较为方便,也比较直观,一般适用于三力作用的情景. (2)解析法:在动态现象中,需要具体计算力的大小、确定力的方向时,或物体受力较多时,则要应用解析法,写出待求力大小、方向(角度)的函数表达式,在表达式中分析其变化特点及“临界值”等.(3)一些特殊的多力情景若能简化为三力情景,也可应用“图解法”.“多物体系统”的“动态平衡”现象,可与“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分析处理. 7.解物体平衡的“力三角形法”与“正交分解法”“力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处理力现象的两种基本方法,比如,三力情景通常应用“力三角形法”,三个以上的多力情景则通常应用“正交分解法”.(1)“力三角形法” 如图所示,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某一个力或合成任意两个力,总会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一半就是一个“力三角形”.其边长、夹角分别表示了三个力的大小与方向,据此分析计算待求力的大小、方向.这种方法叫做“力三角形法”. (2)“正交分解法”如图所示,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O,建立一个互相垂直的xOy坐标系,把每一个力都在x轴、y轴上进行分解,再分别求各分力在x轴、y轴上的代数和,即x轴、y轴上的合力: 1.应用F=kx时,误将弹簧长度当成形变量.2.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混淆,盲目套用公式F=μFN.3.受力分析时将“施力”和“受力”混淆出现,“漏力”或“多力”.4.误将物体的速度等于零当成平衡状态.5.应用“力三角形法”解平衡问题时,误将“力三角形”与“长度三角形”混淆.6.应用“正交分解法”时,不能合理的建正交坐标系.易混易错天天清 考前预测成绩升1.质量为m的木块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都受到力F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支持面对m支持力的大小为mg+Fsinα的情形有() 解析:选B.各选项中木块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中:FN=mgcosα+F;B中:FN=mg+Fsinα;C中:FN=Fsinα-mg;D中:FN=mg+Fcosα. 2.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选AD.弹簧伸长量相同,说明弹力大小相同,都等于mg,物体重力沿斜面向下分力等于2mgsin30°,大小为mg,因此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零,斜面可以是粗糙的,也可以是光滑的.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mA=2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50°,系统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对A的拉力将增大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D.物体A受到的合力将增大 解析:选B.系统静止,当倾角由45°增大到50°时,细绳对A的拉力仍等于B的重力,A错误;设斜面倾角为θ,对A进行受力分析,并对力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有FN=GAcosθ,Ff=GAsinθ-GB,θ变大,经分析可得B正确,C错误.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不变,D错误. 4.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的两根轻绳a和b拉一个小球,这时a绳拉力为Fa,b绳拉力为Fb,两绳相互垂直.现通过定滑轮对绳b向下用力慢慢拉,直到绳b变化为水平的过程中,绳a和b的拉力变化为() A.绳a的拉力增大B.绳b的拉力增大C.开始时绳a的拉力一定大于绳b的拉力,后来绳a的拉力小于绳b的拉力D.开始时绳a的拉力可能小于绳b的拉力,后来绳a的拉力一定大于绳b的拉力 5.顶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力F不变B.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作用力不变D.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 解析:选D.隔离物体B,在F作用下拉开过程中θ增大,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水平力F=mBgtanθ也增大,A选项错;绳子拉力F绳=mBg/cosθ也增大. 隔离物体A,由于原来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不清楚(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沿斜面向下),所以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增大,B选项错误;物体A受到斜面体的弹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和绳子拉力F绳的合力,拉力F绳发生变化,所以物体A受斜面体的作用力发生变化,C选项错误.物体A、B和斜面看成一个整体,在力F作用的过程中,整体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不变,故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不变,D选项正确.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