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

ID:37586499

大小:137.2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5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_第1页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_第2页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_第3页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_第4页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当前教育的“人本”思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需要自然是教育的核心与目的�“人本”理念与教育的关系也自然成为教育理论研究所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如果以“人本”理念来透视当前教育�现行的教育�从教育制度到教育实践�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教育真正体现“人本”理念�那么教育又应当是怎样的呢?一、教育实践要“以人为本”在思想史上�人本的哲学取向�其源可溯至普罗塔哥拉“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断。普罗塔哥拉的论断乃是基于认识论的�它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人在认识中的中心地位。从“人本主义”到“以人为本”或者说“人本”�核心的理念就从“人是认识的主宰”转向“人是实践的目的”

2、。因而�“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就演化为“人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席勒在《人本主义研究》中的论述可以看作是这一转向的标志。席勒说�“人本主义要求�人的整个本性应该被用来作为哲学必须全心全意以其为论证起点的整个前提�人的全面满足应该是哲学必须以其为目标的结论�哲学不应该借助一开始便抽象„„来脱离真实的生活问题。”席勒的论述表明�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人在其中的两个基本的规定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以及人的需要之满足作为归宿。人的本性是一个人类理智几千年来所欲探求而未得答案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本身所蕴含的意义看�它所反映的是人对不

3、同个体所具有的共同的规定性的把握意图�即人之成为人的相同属性。然而人的最大的相同点�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不同�即人的差异性乃是人的本性。这样说并不意味我们在此抹杀人的相同的属性。相对于非人的存在�人有共同的属性�而相对于人自身�人在相同之中亦彼此不同。人有需要�这是人的共同属性�而人的需要在具体内容上则又彼此相异�这就是人的差异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差异性亦归属于人的本性。近代对人的理解是本质主义的�近代人是本质主义的产物。它从抽象的科学世界来看人�因而人是抽象的自然人或理性人。现代以来�这一观念已经发生变化�人们更多地基于生活世界来观照人�因而人是生成性

4、思维方式的结果。现代人是生成的人。尼采说�“两种最伟大的哲学观点�a�生成、发展�b�生命价值观——这两者被我以决定性的方式糅合在一起。一切都在生成�在永恒地回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本”理念的变化。本质主义以理性的立场来看待人及人的属性�人被抽象化和类型化。由此而导致在实践活动中�本质主义只考虑人的共同性而忽略人的差异性�此时实践的出发点便是抽象的人�而非具体的人。人本主义则基于“人本”理念强调人的具体化和差异性�突出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出发点的重要性及对人的价值。“人本主义要包括个人心灵的全部丰富多彩的东西�而不是把它们全部压缩为一个单一的类型的‘心

5、灵’�„„还包括每个人的心灵的心理财富以及它的兴趣、感情、意志、抱负等各种复杂内容。”可以说�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惯性及思维的惯性�尽管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阐发生成的观念�现实生活却仍然是以本质的观念而展开。“人本”理念的提出�可以看作是在实践中发出的向本质主义挑战的行动号角。“人本”理念不仅在出发点上与理性主义相对立�在归宿上也持有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立场。在“人本”的理念中�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是一切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一切活动为了“人”而展开的�人成为目的。而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兴趣、感情、意志、抱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关注�

6、并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使其得以充分地展现。在“人本”理念的支配下�实践活动成为人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的手段与工具�而非目的本身。具体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尊重�社会则为人的地位与尊严的保证提供各种条件。人尽管是教育活动的对象�然而教育却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对人的控制。而在非人本的理性理念的支配下�人成为手段而非目的�成为被实践活动所控制的对象。人的尊严失落�人的价值被弃置�人被虚无化和精神化�人的受动性在虚无化和精神化中得到无限放大。二、当前教育的“非人本”表现以“人本”理念来观照教育�则现代教育明确无误地显示出本质主义的特征�还没有走出本质主义观念的阴影。随着

7、工具理性的乖张、价值理性的湮没�教育愈来愈表现出非人本的特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归宿是人�这一语序不同而内涵一致的命题�任谁都不会有反对意见�而且各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主张也都是从这一命题出发的。然而�看上去非常明确而又合理的命题�可能恰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样是从此一命题出发�不同的视角观照下的“人”之本意�却可能会导致绝然不同的教育实践。以“人本”理念审视教育�则学校教育真的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吗?对现行的教育进行考察就不难发现�如果说它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也是抽象的而非现实的具体的人。非人本的教育在抽象的“人”的理念下�以普遍性取代个别性�

8、以标准性取代差异性。结果是�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在教育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