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ID:37586215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5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_第1页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_第2页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_第3页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_第4页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一、引言3(一)审计风险的定义3(二)审计风险带来的的危害3二、审计风险的成因3(一)审计机构的定位模糊3(二)审计体系不健全,审计方法落后4(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限制了审计质量4(四)被审计的单位管理混乱4三、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对策5(一)审计机构采取主动性对策控制风险5(二)优化审计方法6(三)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养6(四)选择审计客户,慎重保留证据7(五)灵活运用分析性与技术性对策7四、结论8参考文献8致谢10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摘要:本文从当前经济环境中负面作用逐步凸显的审计风险出发,认为审计机构的定位模糊、审计体系不健全,审计方法落后、审计人员的专业

2、素养限制了审计质量以及被审计的单位管理混乱带来了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企业需要从五个方面作出努力,比如采取主动性对策控制风险、优化审计方法、强化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养、选择审计客户,慎重保留证据以及灵活运用分析性与技术性对策等。关键词:审计风险对策一、引言8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凸显。但他们却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形势,比如存在舞弊现象等,同时,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也呈增长趋势。因此,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力度,并探讨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一)审计风险的定义对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

3、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在国际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对于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风险。在美国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意对包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发表意见的风险。在我国,审计风险指的是会计报表存在着重大错报或者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定义虽然在审计风险的界定范围上存在区别,但在审计风险的基本定义上却基本一致,即审计风险指在会计报表中存在有重大错误或者漏报时,审计人员在审计结束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二)审计风险带来的的危害对国家来说,由于受虚假的会计报告与失败的审计报告的影响,可能导

4、致国家监管与决策的失误。对被审计单位来说,企业可能存在有意或者无意的错弊和会计信息,但由于审计失败,审计机构却无法帮助它发现会计工作中的典型错误,导致企业管理者对于自身财务状况产生错觉,最终带来决策失误。对投资者来说,审计失败使得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能如实披露,使得投资者难以有效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将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并最终带来股价波动和股民损失。对审计主体来说,由审计失败带来的对审计机关的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案件也在迅速增加,这不但影响审计质量的水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审计机关的公众形象。最后,审计失败可能对公众造成比较严重的误导与损失,由此带来公众不信任审计机关与相关审计人员的

5、不良后果。二、审计风险的成因(一)审计机构的定位模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强烈行政干预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这形成了“行政规定式”的内审机构,该内审机构并未被企业接纳,相反还被视为找毛病的机构,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其很难正常开展工作,从而引发了审计风险。8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企业为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发生了了变革。内部审计机构在领导层次上的一种模式是受董事会或者监事会领导;另一种模式是受总经理的领导,这增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董事会或者监事会的领导下,造成了经营者的误解,认为该部门是专

6、门对经营者挑毛病找麻烦,从而引发了审计风险;而将内部审计机构至于总经理的领导下,会涉足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也可能引发审计风险。(二)审计体系不健全,审计方法落后内部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是八十年代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可操作性不足并且严重滞后。显然,内部审计法律的依据不充分不健全,使审计人员在进行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以及正确性,加大审计风险。审计方法滞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者欺诈案件经常发生,其犯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这客观上要求审计执业者要采用相对应的方法,

7、以便发现和披露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比较重大的错报与漏报。目前,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正在推行与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法,但相对而言,我国依然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上。我国审计取证过度依赖会计账薄与会计报表,属于事后审计,审计风险的控制因素考虑较少,并且审计的风险较大。在现代审计中,抽样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无论是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都可能因为样本量不够大而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特别是判断抽样,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主观评判,极易遗漏重要事项,从而形成审计风险。(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限制了审计质量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