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12周讨论

西方哲学12周讨论

ID:37575897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5

西方哲学12周讨论_第1页
西方哲学12周讨论_第2页
西方哲学12周讨论_第3页
西方哲学12周讨论_第4页
西方哲学12周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12周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对人生的启迪        明末清初哲学家王船山的观点是“先行后知”,他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已”.气是世界惟一主体。故做人要坐言起行,不要坐言论道。做语言中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      庄子哲学谈人对于自然、对社会的双重适应,“知其无可奈何而安若命,德之至也”。即要想改变社会,先要适应社会,先去和光同尘——最经典的应是和其光而不同其尘。如同鹅卵石一般,虽然圆滑,无处不可立身,但它是能负重的。      墨子检验真理的三表法:本质、原理、用途为三表。实质就是重经验与效果,从而使这一标准达到了朴素实践标准的高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这个重效果即重实践,忌空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2、唯一标准,也可说是其注脚之一。      墨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客观经验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突破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传统。      墨子的“白黑之辩”、“甘苦之辩”、“义与不义之辩”、“是非利害之辩”都是哲学史上的奇葩,对人生都有很好的启迪。      墨子常用归谬法、类比法来比喻重大的政治、学术问题。如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城则以为义。      又如窃钩者为诛,窃国者为诸侯。       中国古典哲学一直倡导“义”,并将其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如墨子认为:天下之事,有义则存,无义则亡;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中国占典哲

3、学的旋律中,一直飘逸着勤俭的音符。如墨学中倡导“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他本人生活俭朴、勤于劳作。       墨子还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不能单凭自然界的赐恩就能发展,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不劳动不能生存。如:国君不听狱治国,刑法政治就会混乱;贱人不努力生产,财用就不会足。       古中国虽摆脱不了农业社会、治水社会的贫穷,但哲人们已开始重精神、重思想。如从盂子修身的哲学思想中可看出帕斯卡的“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观点是来自中国的舶来品。        马克思的社会学说,孙中山的博爱思想等都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或叫翻版)。如墨子的“上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

4、之相恶相贱也”,演绎出洪秀全的“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辈”的博爱原则。        受中国古典哲学影响,东方人生哲学的根本是修身养性,求得自己道德的完整,将个人复归于自然,即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达到“天人合一”。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作文如此,做事如此,作艺(术)如此,说话立法都亦如此,如文章、演讲、艺术都讲究“简约即美”。叉如《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易经》把万物的规律用“三易”概括:变易、简易、不易。        中国古典哲学(可惜现代——并非当代中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哲学思想或

5、哲学家了)一直注重哲学与人学的结合问题,如庄子哲学主题始终关心的是:“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贵身轻物”是中国古典哲学所倡导的,如国家、天下都难换自己一生——这是老庄思想的核心。        中国人的朴素哲学:敬人敬己,助人助己,爱人爱己。       韩非的道、德、理的自然哲学观,体现了按事物发展规律办事的思想。他说:“万物莫不有规律”、“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律”,行动循规律就能变成功。故成功取决于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如何认识、利用规律?体道、积德'缘理。       《易经》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物,并倡导在人生中要推崇“仁、义、道、德”等“形而上”的东西。

6、因在中国哲学史中,往往把无形的东西“道”、“理”等视为“形而上学”。故亚里±多德的手稿《物理学之后》被译为《行而上学》(深涩难懂),有两个分支:以研究独立的不动的存在为对象(也叫神学);作为存在的存在为对象。   第四节外国哲学对人生的启迪       “莫非定律”(英美民间评判人生的哲理)很典型: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准会出错,并且在关键时候出错。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提出“人是万物天度”的哲学命题.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开始觉醒。因当时的智者们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的感觉和希望,感觉、希望是变动的,不同人有不同的感觉、希望.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不同.因而不能为人类提供普遍性的标准

7、与原则。        人类的不平等许多带有先天性,如自然、出身、国籍、民族等。正如卢梭所说:人类有两类不平等。一是自然或生理上的,另一种是政治或精神上的。        伊壁鸠鲁(哲学家)认为:身体无疾苦和灵魂无纷扰乃是快乐的前提。可惜,人人都觉得自己活得艰难,总在羡慕别人,总认为幸福在别人家中,自己眼中。       古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经阿拉伯人解释的亚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