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简「心」学思想下的阴阳观

论杨简「心」学思想下的阴阳观

ID:37573143

大小:1.75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25

论杨简「心」学思想下的阴阳观_第1页
论杨简「心」学思想下的阴阳观_第2页
论杨简「心」学思想下的阴阳观_第3页
论杨简「心」学思想下的阴阳观_第4页
论杨简「心」学思想下的阴阳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杨简「心」学思想下的阴阳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論楊簡「心」學思想下的陰陽觀論楊簡「心」學思想下的陰陽觀*黃佳駿摘要楊簡(1141-1226A.D)大抵被視為南宋陸學之嫡傳,然其於本心的思想之外,對於宇宙論的陰陽氣化亦頗有論說。本文首先由陰陽氣化的觀點,探析楊氏的天道宇宙論,再依其心性思想,以論證其「天人」合一思維,與天道災異、天人相副、天人感應之推衍,及其所架構一「元→陰陽→天地→萬物」的生化系譜。其次,再透過楊氏之「心即道即大一即天」,辨證「天道即本心」,其以「天地之心」為「道」,故人之本心則可經由「覺悟」工夫而同於「天地之心」,亦同「道心」。在此辨證下,則知楊氏之天地、萬物、萬事、萬理實一本,亦與主體

2、本心不二,在此主客兩端界限得以泯除下,則其「人與天地陰陽一本」之說便得以論證。關鍵詞:楊簡、本心、陰陽、天道、道心、覺悟。人文社會學報投稿日期:2009年3月29日,2009年8月17日修改完畢,2009年8月18日通過採用*黃佳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講師,E-mail:giowin66@yahoo.com.tw29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三卷第一期壹、前言宋明心學自陸象山以來,即重視對心體的闡釋,如象山所提出「心即理」的課題,以為一切之道德、性命、學知皆須在「心」的範疇下而說,謂「學問之道,惟在求放心」,求放心即求本心之然,亦是盡仁義禮智之端,其學

3、說宗旨實直指於心性的發微。而象山的後學如楊簡、舒璘、沈煥、袁燮等,亦以發明師說為尚,《宋元學案》言:「象山之門必以甬上四先生為1首」,而其中楊簡「所為文章,大抵敷暢其師說」,故能傳播其師說,察楊氏「以心言《易》」又以為「此心即道」,故係是象山心學之「大宗」。然楊簡除了傳承陸九淵之心學外,對於陸說所未深涉的氣化宇宙一隅,亦能關懷之,故其調和本心與氣化陰陽的心性觀實有其特殊的價值與意義,頗可為學界所留意。或有學者以為,宋明心學所重視在於對本心的析論與闡發,較缺少對客觀宇宙論之論述。如牟宗三先生言:「象山與陽明既只是一心之朗現,一心的申展,一心的遍潤,故對于客觀地自

4、『於穆不已』之體言道體性體者無甚興趣,對于自客觀面根據『於穆不已』之體而有本體宇宙論2的展示者尤無多大興趣。」萬物皆是備於「我」,「我」即是本心,所以心學所普遍關懷者在於主觀的心體上,對於由陰陽、氣化流行等客體層面則較無析辨。然而,楊簡作為象山一脈的心學者,除俱有濃厚的心學色彩外,對於由陰陽氣化所譜成的天地宇宙亦多有論述,本文乃以探索楊簡心學旨趣為主,再進而深入其陰陽觀,由此希冀見其調和本心與天道陰陽的學術企圖,及如何會通「心」、「陰陽」二端之工夫義。蓋牟先生雖以為宋明心學只是「一心的申展」,然亦不否認「心性論」能向「天道觀」發展之可能,如其判宋明理學為三系,

5、認為其中「五峰蕺山系」與「象山陽明系」之工夫皆在「逆覺體證」,且「皆是本體宇宙論的實體之道德地創生的直貫之系3統,簡言之,為縱貫系統」,「逆覺體證」可解釋為「以心著性」,即以主觀之「心」而上著客觀天理的圓滿境界,故是上下縱貫之系統,本文則根據此說而詮釋,進以提出楊簡「心」學思想下特殊陰陽觀的特質與價值。楊簡(1141-1226A.D),南宋人,字仲敬,慈溪人,築室於德潤湖上,遂人文社會學報更名慈湖,學者稱慈湖先生,與舒璘、沈煥、袁燮並稱明州四先生。成乾道1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學案》(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卷七十四,頁1。2牟宗三:《心體與性體》(

6、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第一冊,頁47。3《心體與性體》,第一冊,頁59。30論楊簡「心」學思想下的陰陽觀五年進士,以太中太夫致仕,謚文元。纂有《楊氏易傳》、《先聖大訓》、《五誥解》、《慈湖詩集》、《家記》等著作。楊簡為陸九淵的門生,故其思想有濃厚的心學旨趣,如其以為「本心」具備生化萬有的功能,〈己易〉曰:「範圍天地,發育萬物也。非過論4也。」此謂本心能範圍天地,造化萬物,故與陸象山「四方上下曰宇,來5古來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有一致的辨證思維,皆視天地萬有形成之本然為吾「心」,因此楊簡大抵能得陸學以心統攝萬有的學說宗旨。但二者之治學仍稍有

7、不同,其一是楊簡較象山更深涉於禪學的思路,此可歸於家學影響之故,鍾彩鈞先生言:「慈湖有關覺悟的言論遠多於象山,如果考慮象山以外的影響,則家庭中隱約的佛教色彩應是合理的6來源。」楊簡多言「自覺」、「悟」、「無我」等論,可歸之於家學的涵養,而間接受佛學之薰陶所至。其二是象山生平不喜著書,甚至反對著書,講學語言則多採啟發式,或指點,或訓誡,或遮撥,故所存留的纂作或是語錄體,或為信札,其流傳文獻的面貌實較鬆散。楊簡則不然,其除了有詩文集外,亦有經學專書專篇傳世,如其《楊簡易傳》、《先聖大訓》專由《周易》、《儀禮》、《禮記》及群經析論,所牽涉在於乾坤、天地、陰陽、易象、

8、郊禘、祭、喪等範疇,可知楊簡的經學興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