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

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

ID:37573035

大小:604.3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5

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_第1页
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_第2页
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_第3页
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_第4页
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1年9月第3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J讲瑚a】ofSchoolofChinese【釉gIlageandCultureNanjingNomalUnive舟畸Sep.,201lNo.3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李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摘要:“语丝体”散文因为语丝社同人群体的历史生成、存在生态、结构特质及文学行为的承传衍变等方面的复杂性,呈现出相当的文体丰富性,从社群生态语境的寻绎、比较可以获得更大的阐释可能。从社团流派的承接并存、下延的格局形态来看,“语丝体”散文因为语丝社之于新青年社、现代评论派、创造

2、社、新月社以及骆驼社、论语派等社群的生态实践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以及内心诗性诉说,可以视为现代知识分子基于政治哲学的社会性集体书写。但也体现了“语丝体”散文作家个体的自由书写精神。关键词:“语丝体”社群生态语境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853(2011)03—104一07周作人在回忆叙述“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论战的关系时曾说:“《语丝》的文章古今并谈,庄谐杂出,大旨总是反封建的,但是等到陈源以‘正人君子’的资格出现,在《现代评论》上大其‘闲话’,引起鲁迅的反击,《语丝》上这才真正有了生气,所以回忆《语丝》,这与女

3、师大事件是有点分不开的。”LlJ(瞄”这提示“语丝体”散文的生成、存在与“生气”,是和“现代评论派”的对峙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在文学社群视角下考察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在词义性质层面上,文学社群“更多表现文学社团流派本身的整体性、宏观性的指代,是文学史上一般意义的单个的文学社团流派的扩大和综合”;从宏观的文学史视角看,“文学社群”“就是在文学社团流派的基础上,对其意义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所进行的文化透视”或日“文化阐释”,而“文化透视”可以从历史分析、生态分析、结构分析和文化行为分析等层面全方位展开。“就社团自身言,文学社群是

4、从现代都市化的社区或社团,与群体(或流派)之间的关系中进一步的综合而来的。”“就认识的发展和研究深入看,当文学社团自己的形态已经成熟时,就不能只满足于以修饰性定语方式来解释某一个社团了,必须扩大社团自身的容量,必须寻找社团新的参照系,才能深化已有的考察。”[2】(卧巧’既往语丝相关研究,往往是从社团流派角度出发,且把“语丝社”或“语丝派”作为语丝研究的终结点,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一旦把“语丝体”散文作为研究对象,仅从社团流派的角度就有狭隘单薄之嫌。“语丝体”散文因为其创作群体的历史生成、存在生态、结构特质及文学行为的承传衍变等方面的复杂性及其呈现出的

5、文体丰富性,从“文学社群”的方法立场给予寻绎和归纳可以获得更大的阐释可能。在谈到对于五四文学传统如何重新认识时,王晓明曾说:“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不但注意到五四那一代作家的创作,更注意到五四时期的报刊杂志和文学社团,注意到它们所共同构成的那个社会的文学机制,注意到这个机制所造就的一系列无形的文学规范⋯⋯如果把这一切都看成五四文学传统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收稿日期:2011一06—08作者简介:李良,男,1974年生,江苏邳州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编号:

6、08Bzw056)。104万方数据的组成部分,我们对三十年代中期以后文学大转变的内在原因,是不是就能有一些新的解释呢?”‘33‘’猫’“语丝体”散文离不开“报刊杂志和文学社团”“所共同构成的那个社会的文学机制”,其存在的整个阶段,都体现了文学生产之于文学社群生态环境的密不可分。从文学社群创生上承的历史角度来看,由“新青年社”到“语丝社”,“语丝体”散文明显呈现出对于“新青年”散文的继承性。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走的是同人杂志的路子,主要以文化理想而非丰厚稿酬来聚集作者”,“《新青年》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大批第一流知识者的积极参与”。“《新青年》

7、从来不是个人刊物,始终依赖众多同道的支持”,“至于后人记忆中英才辈出的《新青年》作者群,尚未出场的,基本上是北大教授”。“《新青年》的特异之处,在于其以北京大学为依托,因而获得丰厚的学术资源”,“以北大教授为主体的《新青年》同人,是个有共同理想、但又倾向于自主表述的松散团体”。“除了社会影响巨大,本身还可以营利。因此,众多洁身自好、独立于政治集团之外的自由知识者,借报刊为媒介,集合同道,共同发言,形成某种‘以杂志为中心’的知识群体。“‘以‘同人杂志’来衡量,在正式出版的9卷54期《新青年》中”,“大致而言,在上海编辑的最初两卷,主要从事社会批评”,

8、“中间5卷在北京编辑,致力于思想改造和文学革命,更能代表北京大学诸同人的趣味与追求”。【40如果我们把“新青年社”和“语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