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

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

ID:28015621

大小:68.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_第1页
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_第2页
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_第3页
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_第4页
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散文英译中语境论之效用【内容摘要】在散文英译中,风格再现为文本翻译优劣的首要评判标准。而在对原语文本的分析过程中,语境维度中所包含的语域语旨及语场等要素则对风格的定性起关键作用。译者从语境角度对原语文本进行考察一即联系具体情境对原作做出解读,在微观语言层面上确认散文风格的表现形式,对潜藏的风格符号进行挖掘,在宏观的意蕴层面上确立原文的语域,在译语文本的重新建构中将风格再现。【关键词】散文英译语境古典汉语散文的风格蕴含于三个层面:话语层、形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面相互依存,并且构成了一个审美整体。话语层的美感主要来自散文的语言表达,即读者通过阅读文字获得表层含义理解与最初的审美愉悦,并

2、进一步进入文本深层;在形象层面,古典散文中作者描绘的诸多“意象”与"意境”,可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生成具体的可感图景,并因此获得形象层面的审美体验;在意蕴层面,读者可感受到文本深层结构的内涵一如文本蕴涵的思想、情感、理想、文气、风格等,领略文章的主旨,并进一步对文本产生共鸣。因此,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这三个层面入手,发掘其中潜在的审美要素,使译语文本的审美意蕴同样承袭这三层面,同时使译语读者获得从外及内,从表及里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到了翻译过程中,其中语境分析中衍生出的维度论对于散文英译的风格再现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笔者将尝试从上述三个

3、层面分析语境维度论对散文英译的风格再现的指导作用。哈蒂姆和梅森借用了斯托尔内克(Stalnaker)对“语用学”的定义并提出,语用学探究使用句子的目的,在于探究一个句子作为一个言语可能得到恰当使用的真实世界中的诸种条件。换言之,研究人员关注交际者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传达和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而翻译研究所探讨的是译者如何联系具体的语言情境解读原文以及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的语境意义。另一方面,根据语用学的基本精神,词句具有因实施行为(performaction)和超越词义(sense)而产生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文本的语用因素。1某些情况下,译者需要

4、深入理解词句的内涵与“行为”以便更好的体会原文的语境。如下例。原文:……一面又疑神疑鬼,畏首畏尾,子弹只知道征逐平民,刺刀最喜欢追随妇孺。这是残忍的泡沫,那下面正是卑怯的渊薮。(节选自唐役《书愤》)译文:Drivenbyterrorandsuspicion,theygoonfiringatcommonpeopleandbayonetingwomenandchildren.Thecold-bloodedatrocitiestheyareperpetratingbetraysnothingbuttheirdeep-seatedbasecowardice.在节选部分可以看到,尽管作者对日寇

5、的野蛮行径深恶痛绝,汉语历来的表达风格,以及作者的个人修养,仍使得该文的情感显得冷静克制,在词层与句层表达上也显得较为书面,这一话语层面所展现的特征应首先被译者所发掘并在翻译中采用书面化且符合作者身份的对应词组。然而,一些标记词汇如“只”,“最”仍然泄露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译者抓住了这些标记词汇中蕴含的情感,并将诸多词层中深刻隐含的内容与感情在译文中明确显示出来。在意境层面,部分原文中较为隐晦的表达方法与措辞,在译文中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出现。如译者将“疑神疑鬼”和“畏首畏尾”译为"suspicion"和"terror"并且将两个词序互换,揭示了日寇“先疑后怕”的心理活动,明示了原句的逻辑

6、关系;主语由“子弹”“刺刀”转化为“they”,指称明确化,将驱使杀人利器的背后主使清楚的提至字面上来进行批判。这便使得原文中相对隐晦的说法瞬间明朗,汉语的曲折立时化为英语的直截了当,也使得日寇的穷凶极恶跃然纸上。在意蕴层面,末句的句式也出现了变动,由于前句的主语由原文的“子弹”和“刺刀”转换成了“they”,译者在分析了“残忍的泡沫”的深层指示含义后,添加了”theatrocities^联系上文并呼应下句的“残忍”,另外将较为委婉的比喻如"泡沫”和"渊薮”明示,按文义译成“basecowardice”。如此的变动,可见译者对源语文本的民族特色和时代背景做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在既保留

7、原语文本冷峻批判的风格的同时又深入解读词句的内在“行为”含义并将其在译文中作出展示,因此获得了成功的译文。宋代李涂2在《文章精义》中将意境引为散文的审美评价标准。王国维3则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可见,就散文作品而言,意境更多的被用于描述一种超然世外的,有别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境界。因此,译者将使意境中的意象,情感及情景交融等要素所交织成的美在译文中再现。而使这一美感再现的手段之一则是语境的分析。原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