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讲义

乡村治理讲义

ID:37568563

大小:10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25

乡村治理讲义_第1页
乡村治理讲义_第2页
乡村治理讲义_第3页
乡村治理讲义_第4页
乡村治理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治理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乡村治理讲义序言一、何谓乡村治理二、乡村治理课程的基本内容三、接受本课的知识储备四、开设本课的当前意义讨论题:书本知识与个人发展第一编:乡村治理及其理论基础第一讲社会与乡村社会1、什么是社会2、社会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的定义4、什么是乡村社会5、乡村社会的基本特点6、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区别7、村民的概念、村民社会地位的变迁、村民的价值观8、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性、农业的范围与产业结构9、农村概念、农村类型、农村小康本讲要点:1.村民一般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域内的一切社

2、会成员,包括农民和非农人员。2.社会地位是指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农民社会地位是不断变迁的,现在农民由对集体的全面依附到自主经营,发生了很大变化。3.价值观念是指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评价的思想体系。中国农民传统价值观念存在二重性。其表现:(1)务实思想和狭隘的功利观念;(2)团体本位与个性的压抑;(3)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安贫乐道的保守心理;(4)眷恋故土情感和自我封闭观念;(5)强调人际和谐和轻视竞争;(6)均平思想和特权理念共存一体;(7)重义轻利与追求功义并存。现在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放观念

3、、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等正在形成。4.农业是通过人类劳动去实现植物和动物的再生产,来获得物质资料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5.农业生产的特点有:(1)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农业生产在广大的空间中进行,具有较大分散性;(3)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具有强烈的季节性;(4)一部分农产品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双重性。6.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又称大农业,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7.农村是指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居民聚居地。农村社区与农

4、村的含义相近,一般指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活动共同体。8.农村与城市既有不可分的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在人口密集度、人口的同质性、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职业、社会分化、社会流动、社会交往、组织、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两者都有显著的差别。9.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基本概念:村民社会乡村社会农业差序格局市场经济自然经济学习

5、讨论题:1、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有不同,请你举例说明你所了解的乡村特点?192、自然经济的特色是什么?3、乡村与城市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4、怎样认识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荐书目导读:费孝通:江村经济。全书计16章,分为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另有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作的序及附录“关于中国亲属称谓的一点说明”。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江村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与所在社区

6、的社会结构的关系。2.陆学艺.三农论学文献出版社,2002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北京:社会科本书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研究“三农”的论文40多篇。其结论是: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要靠发展工业;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要靠发展城市,要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农民,使他们成为市民。3.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本书是作者走访中原大地的思索。随笔一样的笔调,睿智的思考,警醒的议论,可以弥补仅仅从书本建构农村、农民形象的许多缺陷。其实,对于中国

7、农村的研究,并不能限于门户、范式之见。只有打破固有范式的韧性,对农民、农业、农村的偏见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化解。4.[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本书以法国农村的现代化道路为背景,分析欧洲乡村社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变迁过程。作者认为,在法国,传统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农民已经不复存在、终结了。第二讲乡村治理与人地关系一、地理环境二、地理环境对乡村会的作用与影响三、加强我国乡村乡村治理中的人地关系的研究本讲要点:1、人地关系也就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问题。人地关系不仅是一般的

8、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同时是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也是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还是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现代西方的人地关系理论。3、历史上的中国人口增长总的趋势是趋于不断增长,这一过程具有缓慢性和波动性两大特征。4、中国历史上的耕地面积变化具有总趋势上的不断增长和不断增长中的波动两大特征。5、历史上的治乱循环、人口循环和耕地增减循环之间存在一致性。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人地关系的主要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