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65966
大小:8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5
《楹联欣赏集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楹联欣赏集锦··风声雨声读书声··重九节塞上称觞··今年季子不回家··清风明月本无价··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谈吐趣中皆合道··遗世独立与天为徒··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放开眼界,看朝日才上··拼命酒与断肠诗··万卷古今消永日··半湖烟雨一局棋枰··莽乾坤能得几人闲··鱼读月鸟谈天··我辈复登临··云间树色千花满··拼命酒葬魂诗··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古今第一长联··九派会君山··卷中岁月花里神仙··················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
2、。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
3、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截然不同的思想情趣。(林金山)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
4、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林金山)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三言句式重复
5、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諼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林金山)清风明月本无价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此联为梁章钜所撰苏州沧浪亭集句联梁章钜,清文学家。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纵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楹联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
6、》等。沧浪亭,江苏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沧浪亭,故名。全园结构以假山为中心,建筑物环绕四周,高低起伏,树木苍翠,有山林气象。并利用借景法,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联成一气,扩大园景。在园林设计中独具一格。 这是一副巧妙的集句联,上联见欧阳修长诗《沧浪亭》,下联见苏舜钦诗《过苏州》。虽是集句,读起来却是一副佳联,上下契合,天衣无缝。上联,清风明月是无价之宝,意境是那样雅淡、疏朗;下联,远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情韵是那样缠绵、妩媚。使人入得园来,觉得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分外可亲,满园美景都是无价之宝,真令
7、人留恋难舍。名园对名联,相映成趣。倘若我们略加分析,此联就更加值得玩味。中国的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受佛道的影响很深,崇尚高雅、清淡、闲适的意境。由于中国社会政体的特殊性,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具对社会政治实体的依附性。儒道两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大精神支柱,达则尊孔孟,积极入世,讲究修、齐、治、平;否则重老庄、消极出世,转向自然,寄情山水。在古典诗歌中,家国之忧与对山林的陶醉是两个基本母题。对政治的消极引来了对审美的积极,换句话说,消极的人生态度恰与积极的审美态度接壤。由此,在文艺作品中士大夫通过移情作用,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溪都感到亲切和愉悦,从大自然与秀丽
8、中得到美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