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叙事_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_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

口传叙事_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_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

ID:37559410

大小:516.7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5

口传叙事_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_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_第1页
口传叙事_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_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_第2页
口传叙事_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_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_第3页
口传叙事_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_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_第4页
口传叙事_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_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传叙事_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_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第3期明清小说研究NO,3,2011总第101期TheJournalofMing-QingFictionStudiesGeneral,NO,101口传叙事、书写叙事及其相互转化———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孟昭连·摘要本文以口传叙事与书写叙事的关系入手,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加以考察,力图寻找古代小说在故事累积及语体变化方面的某些规律。本文认为,口传与书写是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而且可能不止一次。每一次转化,都会对小说的故事内容及语体造成影响。一般而言,口传是

2、造成白话的主要原因,而与书写相随的则是文言。但随着白话书面语的发展,至宋元时期这一规律被打破,宣告了白话小说的诞生。关键词口传书写转化古代小说一、采诗与献诗口传与书写是人类文明不同阶段的信息传播手段,文字产生之前,口传是主要的叙事方法;文字产生之后,不少原来由口传承担的叙事任务,渐渐转化为文字,为书写叙事所分担。自此之后,口传叙事与书写叙事二者并存,适用于不同的传播领域与社会阶层。就文学而言,诗歌本是“言志”的,“言”即口头表达,因此最初的诗歌是口语创作。有学者认为《诗经》大约正处于口传向书写转化的时代,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更早。譬如郭沫若《卜辞通纂》收录的一则甲骨文字:

3、“癸卯卜,今日①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文学研究者大多认为这并非仅是简单的卜辞,因为占卜结果没有必要用这么·12·整齐的句式,它实际上很可能就是一首整齐合韵的诗歌,是第一次用文字展示出来的歌谣。如此,则口传歌谣早在甲骨时代就开始向书写叙事转化。也许上例仅仅是特例,但随着文字表达的成熟,到了《诗经》的时代,口传向书写的转化显然已经相当普遍。宋人朱熹谓风诗云:“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②情者也。”肯定风诗原本出自民间,大多是相恋男女为表达爱情而进行的口头创作,是经过这样的转化才变成书面语文学的。口传叙事既有

4、悠久的传统,且有书写叙事所不具备的优长,那么何以要向书写叙事转化呢?比如口头创作的风诗,又是如何转化为书写形式的呢?关于这些作品的来源及形成,古代有很多说法,最为大家认可的是所谓“采诗说”。如《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天子采诗是为了考察下情,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有人认为其实采诗只是为了娱乐,如元人吴澄云:“国风乃国中男女道其情思之辞,人心自然之乐③也。故先王采以入乐,

5、而被之弦歌。”当然也不排除这两个目的兼而有之,既用来欣赏,也可以观民风。在此过程中,不论“行人”还是“采诗之官”,当他们听到口头表演的诗歌后,显然不是只用耳朵听,脑袋记,因为沿途采到的诗歌数量不会太少,只有用文字记下来才更准确,也更方便转达到天子那里。所以口传的民间歌谣,正是藉由天子采诗的机会,这才转化为文字的。因为这个机会,文人介入其间,他们很自然地用手中的笔把听到的歌谣转化文字记录。还有一种说法是“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可信性不强。如果这些孤老仅仅是因为年老没有依靠,官府就把他们养起来,并让其担当民间

6、采诗的重任,很难令人置信。假如他们并不识字,根本没有书写能力,难道就靠脑袋记下听到的那么多民间歌谣吗?更何况,“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中间还要经过多次转述,难道都是靠各级官吏脑袋记忆和口头转达吗?这·13·显然是难以想象的。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行人”从民间收集到口头歌谣后,马上就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再把这种文字记录稿一级一级呈递上去,一直到达天子的手里。所以鲁迅先生在谈到文学的产生时曾这样说:“就是《诗经》的《国风》里的东西,好许多也是不识字的无名氏作品,因为比较的优秀,大家口口相传的。王官们检出它可作行政上参考的记录了下来,此外消灭的正不知有多少……

7、到现在,到处还有民谣,山歌,渔歌等,这就是不识字的诗人的作品;也传述着童话和故事,④这就是不识字的小说家的作品;他们,就都是不识字的作家。”所谓“记录下来”,也是说的用文字记录,而非仅凭脑瓜记忆。相对于“采诗说”经过了一个从口传到书写的转化过程,“献诗说”则是直接的书面语创作,并没有经过口传的阶段。《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晋语六》:“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而且《诗经》的一些篇章也明确记载了这种献诗的情形。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