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ID:37556227

大小:1.9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_第1页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_第2页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_第3页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_第4页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69卷第12期地理学报Vol.69,No.122014年12月ACTAGEOGRAPHICASINICADecember,2014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基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对比分析1,221,2李亚婷,潘少奇,苗长虹(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封475001;2.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4)摘要:依据中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区县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曲线、空间分布图系等方法,对中

2、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分异和南北分异突出。两种人口统计口径下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特征显著,空间集聚趋势不断加强。高高集聚区向东北方向汇集,低低集聚区向东南方向汇集。②两种人口统计口径下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有增大趋势,差别较大的县区主要集中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尤以华南区和西南区最为显著。③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重心曲线呈“L”形,越向北增幅越大,越向东南减幅越大;基于分布图系、重心曲

3、线将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区域划分为高度增加区、中度增加区、低度增加区、基本不变区、低度减少区、中度减少区、高度减少区等7种类型,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格局在两种人口统计口径下存在明显差异。关键词:人均粮食占有量;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时空格局;中国DOI:10.11821/dlxb2014120021引言[1]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学界、政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2008年中国编制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2

4、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出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强调农产品主产区应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在全国粮食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进一步维持粮食区域供需平衡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粮食生产格局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到关注。众多学者针对不同时[2-6][7-9]空尺度的粮食生产格局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在粮食生产地位、风险水平、安全保障[10-15][16-22][23-25][4,26-27]程度、供需水平、潜在生产力、变

5、化驱动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而言,已有全国粮食生产格局研究多以省域或更大区域为研究单元,区域差异分析多停留在省际层面,忽视了更小尺度间的异质性。在计算人均粮食占有量时采用的人口数据比较杂乱,经常出现不同统计口径下的人口数据混用情况。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总人口数据有收稿日期:2013-08-30;修订日期:2014-06-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33,41430637,41329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90092)[Foundation:Natio

6、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41401133,No.41430637,No.41329001;HumanityandSocialResearchProjectofEducationMinistrytoYoungScholars,No.14YJC790092]作者简介:李亚婷(1981-),女,河南西华县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9126M),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规划、GIS应用研究。E-mail:ytli81@126.com通讯作者:

7、苗长虹(1965-),男,河南鄢陵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4313M),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E-mail:chhmiao@henu.edu.cn1753-1766页1754地理学报69卷两种: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是中国大陆户籍制度下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某地公安机关进行常住户籍登记的人口,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

8、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口、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口、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前者以户口所在地为基准,反映的是户口在本地的人口;后者以常住地为基准,反映的是常住在本地的人口。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限制人口的城乡和地区流动,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比较接近。但是,随着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迅猛增长。1982年第三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