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_山乡巨变_从连环画看原著

两个人的_山乡巨变_从连环画看原著

ID:37554484

大小:2.1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5

两个人的_山乡巨变_从连环画看原著_第1页
两个人的_山乡巨变_从连环画看原著_第2页
两个人的_山乡巨变_从连环画看原著_第3页
两个人的_山乡巨变_从连环画看原著_第4页
两个人的_山乡巨变_从连环画看原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个人的_山乡巨变_从连环画看原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两个人的《山乡巨变》:从连环画看原著蔡小容内容提要:本文从《山乡巨变》的连环画绘本切入原著,探讨二者相得益彰的关系及其原因。在探讨过程中,原著大于已经被评论界肯定的价值被发现,而绘本对此的精准把握,是它完美呈现原著的重要原因。关键词:《山乡巨变》原著绘本周立波贺友直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1961—1965年间,由贺友直绘画的同名四册本连环画陆续出版,定价每册8角。到了1999年,此套书在武汉的一次拍卖会上以4900元售出,创下了连环画拍卖的最高纪录。以我有限的文学视野,我原以为,周立波的原著因题材问题已少被人提,它的历史使命好像是为了成就贺友直的连环画;而

2、百般作计谋得贺氏绘本后,我仔细欣赏,并借来周立波原著对照揣摩,得到的结论是:原著与绘本,可谓双璧,谁也不逊于谁。而且它们二者之间,笔法相似,气韵一致,是文与画相得益彰的典范。我从中认识到,周立波原著的价值或许大于评论界已经肯定的那一些,而贺友直在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原作的时候,已直觉地理解了它的更多价值。下面以我发现的问题为单元,提出讨论。白描与线描:山村风景画周立波写《山乡巨变》,贺友直画《山乡巨变》,他俩前后脚都跑到故事的发生地湖南益阳去待了三年时间。周立波的“深入生活”,不同于某些作家的下乡“采风”,不是浮光掠影地走一遭,不是急功近利地抓一把,他笔下的山村景物和人物因而才扎实有根,栩

3、栩如生。周立波文笔亦好。他写景,很有情致:·50·两个人的《山乡巨变》:从连环画看原著本图片由网友上传至www.newbt.ne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远远望去,(土段)里一片灰蒙蒙;远的山被雨雾遮掩,变得朦胧了,只有二三处白雾稀薄的地方,出了些微的青黛。近的山,在大雨里,显出青翠欲滴的可爱的清新。家家屋顶上,一缕一缕灰白的炊烟,在风里飘展,在雨里闪耀。《山乡巨变》下卷第十六章《雨里》这段描写被黄秋耘赞为“一幅雅澹幽美的山村雨景图”,可以“媲美米芾的山水画”。《山乡巨变》这部长篇小说有画意,是它给予读者的一个很明显的观感,所以,它被改编为当时十分普及的连环画的形式,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它有被改

4、编的极好基础。贺友直画《山乡巨变》,历经三年,推翻过两次。“为何推翻,感到画出来的东西不像,为什么会不像,是因为采取黑白明暗的洋方法,画出的画黑糊糊的,与自己在湖南资江边上看到的山水田地、村舍景物、男女老少的清秀明丽的1感觉毫不相像。”直到他遇见陈老莲,发现明清木刻版画,才找到一条可走的路,从而才有了他的线描精品《山乡巨变》。他说,中国绘画的线描,不仅可表2现物体的“边缘”和“转折”,还能表现其“质感、色感、空间感”,不一定要求助于西洋绘画的明暗手法。·5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6期本图片由网友上传至www.newbt.ne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可以看图(3)-17(表示

5、连环画《山乡巨变》第3册第17幅,下同),画面的安排比较密集,远处的山,山下的田,近处的高大树木,还有画的主角亭面糊的背影,占满了整幅画面。尽管密集,却不是密不透风,这幅画是既密又透:从近处的高大树木的间隔中,透出远处的田,空间层次感明显,而且还表现出田的海拔高度,远低于这些树。另一幅图(1)-112则正好相反,画中大面积的留白,疏可走马。“线既然可以制造,当然也可以省略,这就是中国绘画特有3的处理手法——空白。”留出空白,是做减法,同时又是做加法,线条不及的地方,给想象留出了空间,内容反而比画实了的更多。这幅画画的是李月辉带着邓秀梅去工作的地方,他们抄了小路。这条小路蜿蜒,喻示他们刚

6、开始的工作也将曲折;而群鸟成队,从他们头顶飞过,与他们脚下的路大致呈一个方向,这不仅给画面以和谐感,还传达出这两位人物的工作走向,与当时环境的大致趋同。有趣的是,贺友直两次推翻西洋笔法,周立波也努力摆脱了早期作品的欧化语言痕迹。周的欧化语言,大概是翻译《被开垦的处女地》等外国作品的结果,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转而致力于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并糅合民间口头文学,最终形成了富有民族风格的白描手法,他写作《山乡巨变》的语言便是这种风格:清新朴素,凝练自然,细腻明快。所以周、贺二人,异曲同工,都找到了最适合表现山明水秀的湖南乡村的艺术笔法:白描/线描,从而绘本与原著达到·52·两个人的《山乡巨变

7、》:从连环画看原著了气韵上的通感。有意无意之间:合作化的问题《山乡巨变》发表后,遭遇过一些批评,集中于小说中反映的合作化问题。当时的评论家们说,在小说里只看见干部们忙于说服这个,打通那个,只看见一些落后分子对合作化的怀疑、抗拒,认为这些都是非本质、非主要的方面,不4能反映“百分之七十的农民迫切要求走合作化道路”的“主流、本质现象”。这些评论,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有代表性的言论,我引用它们的意思是,它们所指出的问题恰好反映了周立波这部长篇小说的一个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