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

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

ID:37548732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5

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_第1页
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_第2页
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_第3页
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_第4页
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经济与结构转型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有相对完善的“低碳”政策设计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大,这种力量使世界在几百年内经历了过去几千年间都不可比拟的飞跃。但是,人类作为这种力量的行使者,一方面享受着经济繁荣的益处,另一方面,却出现了相当部分违反自然规律、向自然无节制索求的功利行为。这些行为渐渐

2、破坏着地球原本良好的生态,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调和资源枯竭等种种矛盾,也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失衡,在促进经济界和企业界加以反思之际,客观上也给了学术界以创新发展理论的空间。而有关“低碳”概念的提出,就是最新的一个例子,预计将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低碳”概念的主要构成“低碳”概念主要由三个核心术语组成: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此外,还派生出“碳足迹”、“碳形象”、“碳责任”、“碳主张”、“碳交易”等子概念。本文对三个核心术语,作如下的具体说明。8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

3、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提法对于中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之未来,不失为一种可借鉴的经济转型思路。碳生产率是指:经济产出(GDP)与碳排放量之间的比值,即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量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过去企业采用劳动生产率,考察每一个劳动力产出的经济效益,但不关心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碳生产率”最关注能源的产出效率,每单位碳产出量越高,碳生

4、产率就越高。一个企业是否属于低碳企业,不是看它使用能源量小、温室气体排放量小,而是看这个企业是否能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同时,碳生产率达到了一定标准的企业是低碳企业,应该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享受贸易便利待遇。由于目前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标准方面的优势,“低碳企业”基本上集中在其经济体区域,并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新的参照系。碳关税是指: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其争议源于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的一项征收进口产品的“边界调节税”法案,实质就是企图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碳关税”8。美国此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

5、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可以说,碳关税是以往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新变种,是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能力的新设想,遭到了“金砖四国”等发展中成员的坚决反对。碳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中国的“碳形象”和“碳责任”必须指出的是,西方提出的“低碳”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完善的体系,更未完全形成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框架。但无论是从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假说起步,还是2007年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低碳社会”构想开始,西方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6、—中国的“碳排放”,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和思想轨迹的议论,就从来没有低调过。其中,最猛烈的攻击就是声称中国的碳排放已居世界第一,而中国的高耗能产业还在高速增长,因此,今后的中国将成为灭绝北极冰川的“环境恶棍”8。调门较低的则是怀疑论,如美国媒体如此评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铅都是中国生产的,由于市场担心大批铅冶炼厂被关闭,铅价将大幅上涨;中国无数小型铅冶炼厂令中央政府难以管理,许多冶炼厂为地方政府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不管它们是否达到安全标准,继续让它们运营符合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中国政府过去通过执行已有环保法规整顿该行业的举措大多未能获得成功,因此也没有什么理由相信当前的行动会产生不一

7、样的结果。当然,还有比较温和的期待论,如英国的《经济学家》指出:中国还需要在生态环境方面创造环保奇迹,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除了上世纪50年代末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非理性经济决策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产生了政策性冲击以外,在多数时间段里生产力和生态保护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成就举世闻名的同时,也在相关发展理念上始终站在世界前沿位置。根据现有档案的披露,新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期就已经起步了,并参加了和西方国家的直接对话。在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