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讲义》

《国防科技讲义》

ID:37541546

大小:2.61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5-25

《国防科技讲义》_第1页
《国防科技讲义》_第2页
《国防科技讲义》_第3页
《国防科技讲义》_第4页
《国防科技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防科技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國防科技講義東吳大學軍訓室中校教官張彥之9309151第一章緒論國防科技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亦是國防力量物質基礎的重要根基。在時代的進步下,依賴低科技與高人力的戰爭方式已經過去。從面對面的殺伐中脫胎出來,現在使用的是「視距外」、「高速度」、「超精準」、「強殺傷」的高科技武器;以後的人們則可能更進一步地使用「心靈控制」、「光武器」、「機器(複製)人」、「基因武器」等工具作戰。這些高科技的戰爭工具,粹取了各種尖端科技於一身,是國防科技的目標。正確地認識及推展國防科技,對國家安全維護不可或缺,更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憑恃。「國防科技」的介

2、紹,除應注重武器裝備知識,亦應討論較深層的「工業基礎能力」;對更加深入的議題──科學與技術的真義和精神,及其與國防科技之關係,亦應加以闡釋,方能建構對國防科技完整的認知。否則容易造成重視表面而忽略根基的觀念,使國人在心理上對國產武器產生不信任感,進而懷疑國防能1力。本篇探討國防科技各個層面的基本概念。期能透過完整體系的介紹,建立國人對國防科技正確的知識。國防科技為軍事學領域之一,其所涉及的許多專門科技,均自成一專業學科。本篇以概論方式,儘量摒除艱澀的專有名詞及背景知識,而以最淺顯之方式呈現,以符合建立基礎概念之旨意。第一節科學與技術的涵義

3、科學(Science)與技術(Technique)的涵意與區別,容易令人混淆。許多人把日常接觸到的科技產品如電腦、電視、汽車、音響,或是由傳播媒體中得知的太空梭、複製羊、戰鬥機等視為是科學。感官層次──看得見、聽得清、摸得著、用得到的器物與應用學理如電子、電機、化學、生物等,模糊地構成了對科學的認知。然而,科學注重「對知識的真求」,技術卻是注重「製造器物」。2近代科學從清代鴉片戰爭後的「師夷長技」、「中體西用」進入我國。一百多年來,「實用」一直被當成科學的主體價值,「製造器物」被當成發展科學的主1華錫鈞著,戰機的天空-雷霆、U2、到IDF

4、,初版(台北:天下文化,1999)頁253~258。我國自製IDF戰機,一度為少數政治人物戲稱為IDon’tFly,並經媒體報導,致研發單位承受非常大的壓力。2陳宗煦,國防科技教育發展之研究,國軍九十年度軍事教育研討會論文(國防部、教育部,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頁5。1841年,魏源受林則徐委託,分析鴉片戰爭的經驗教訓而著2要目標。以「用」為目的,自然孕育出以「用」為主的文化;「技術」(或科技)自然變成科學的代名詞。至於「致用」的基礎結構如「科學的精神與方法」、「務本求實的作風」、「循序漸進的規範」,因無立竿見影之效,往往不被重視。

5、漠視基礎的後果,明顯的顯現在產業成果中──我國產業幾乎一路尾隨他人之後:別人發明,我們仿冒;別人出版,我們盜版;再不就是拾人牙慧,買版權、買技術,卻受制於關鍵的技術或組件。科學發展重心錯置了!我們必須知道,技術上輸人,實根源於科學上落後。現今科學史家研究我國3科學落後的原因,已公認過分的重視實用乃是主因。導正對科學的迷思,打破以專門技術為主要軸線的價值模式,認清科學的真義、精神、方法,使其成為文化價值,科學方能生根,科技才有動力。一、科學的定義、精神及方法(一)科學的定義科學,是對事物有條理的知識與對有條理的知識有方法的探求。科學的主要4

6、目的在於獲得新知識,也就是創造知識。所謂事物,泛指一切事物,並不限於某一類別。拉丁語詞Scientia(Scire)廣義地說,指的是學問或知識。德語中的科學Wissenschaft,意為「知」或「學」,包含了一切有系統的學問如歷史、語言、哲學等。雖然英語中的Science主要指的是5naturescience(自然科學)。但究其字源,乃係來自拉丁語的Scientia,故其廣義上亦包含了「知識」與「學問」的意涵。科學一詞是概括性的用語,只要是針對某一事物(自然、歷史、語言、心理、人際、哲學…等問題)求得「合乎邏輯」、禁得起「重複驗證」並能「

7、旁通適用」的學問,即符合科學的旨趣。探求科學的知識,就是做學問。學問之道在《中庸》裏講得很清楚,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經廣泛仔細觀察蒐集事情(博學之),揀選其中有用之資訊(審問之),用心形成概念並建構理論(慎思之、明辨之),了《海國圖誌》並提出「師夷長技」的主張,後來在朝廷中演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3劉源俊,「對修改科學技術發展方案的一點意見」,科學月刊評論選集第二冊,科學月刊社(台北),民73年11月。4「科學的目的在於創造新知識」,牛頓雜誌中文國際版(台北),第222期,2002年2月,頁36~39。5李珩

8、譯,W.C.丹皮爾著,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初版(台北:明文書局,1992),頁136然後付諸應用(篤行之)。這就是科學知識探求的基本步驟。(二)科學的精神與方法科學精神是做學問(做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