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41071
大小:715.31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5-12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design.blogbus.com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渲染、象征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答题步骤(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
2、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答题套路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步骤一),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步骤二),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步骤三)。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色彩渲染视角变化白描细节描写对比点面结合其他:比兴曲笔联想想象象征一、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
3、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析】“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
4、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例1: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
5、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析】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析】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牛刀小试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
6、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析效果)讲义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表达方式的理解分析能力。《南园》一诗,语言直白,读后便可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是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而
7、《马诗》则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因此属于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答案】《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描写方式(2)、虚实相生虚写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虞美人》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例1、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8、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析】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前两句),第二次是虚写(后两句):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1: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析】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1)、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2)、从“窗户明”来写,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