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周练14

历史周周练14

ID:37537680

大小:451.7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5

历史周周练14_第1页
历史周周练14_第2页
历史周周练14_第3页
历史周周练14_第4页
历史周周练14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周周练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7.下图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统计提要(1949—1979年)》中记载的我国国民经济每百元资本利润率示意图。该图片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非常坚实B.过渡时期是国民经济利益率最高时期C.计划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巨大D.中国经济体制的多元化格局不断成熟答案:C A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错误。过渡时期指1949-1956年,而从材料中可知我国国民经济利益率最高时期是在1957年,B项错误;C项符合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事实。D项表述是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的特征。20.汉文“台湾新民报”在一九三0年盛况时发行

2、五、六万份,其在事变期间新闻版的标题有“满洲遍地起风云,日本军(称日军而不称我军)占领奉天”、“张氏通电倡导和平,国家命脉一线仅存、披发撄冠拒容忽视”等,及夹杂在新闻后头的冷语,如“霹雳一声,奉天城头飘扬着日本国旗,不见有青天白日了!”等。这反映了()A.台湾人“心向祖国”的民族主义立场B.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台湾人民更加坚强C.日本人的侵略战争得到台湾人的支持D.日本政府对台湾的统治比较怀柔宽容答案:A由“一九三0年”可知,“事变”指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台湾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军(称日军而不称我军)”“国家命脉一线仅存”“不见有

3、青天白日”体现了当时的台湾人的心系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B、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表述错误且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原文:新民报在一九三○年盛况时,发刊五、六万份,读者群是少数的台籍精英。从如今存留零散不全的报纸中,很难窥得“台湾新民报”对“九一八事变”报导的全貌,但从其在事变期间新闻版的标题如:“满洲遍地起风云,日本军(称日军而不称我军)占领奉天”、“张氏通电倡导和平,国家命脉一线仅存、披发撄冠拒容忽视”等,及夹杂在新闻后头的冷语,如“霹雳一声,奉天城头飘扬着日本国旗,不见有青天白日了!”等,明显可看出其“心向祖国”的民族主义立场。在日

4、本高压的统治下,新民报“甘冒大不讳”的作法是极其可贵的。当时新民报股东之一的杨肇嘉在回忆文中指出,九一八时期,他亲眼看到新民报的编辑,为日本侵略祖国痛心愤慨,将所有电文凡“支那”皆改为“中国”;为不侮辱祖国,轻视自己,常与检查报纸的日本警察发生争吵。21.下表是1928—1932年7月德国纳粹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的选票和占全部选票的比重统计表。这一统计表不能说明()年份1928年1930年9月1932年7月项目获得选票(万张)占比例(%)获得选票(万张)占比例(%)获得选票(万张)占比例(%)德国纳粹党812.664018.3137037.3A.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德国社会状况恶化B.德国纳粹党在民众中具有较高的声望C.在德国的犹太人人数处于明显下降的状态D.德国纳粹党夺取政权的时机基本成熟利用民主政治答案:C纳粹党在德国不断壮大,反映了德国在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也反映了纳粹党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希特勒上台后大肆屠杀犹太人使其人数明显下降。1932年,纳粹党已经在议会选举中占据了37.3%的比例,反映了纳粹党通过国会选举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12.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6、A.战国时期,民心影响政权的兴亡B.封建经济形成C.社会大变革,阶级矛盾尖锐D.商品经济的发展12.D本题考查古代民本思想。古代民本思想体现了对农业和农民的重视,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关系。16.下列图片资料中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时期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准备阶段”这一观点的是()16.A本题考查太平天国时期的知识。B是经济制度,C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D体现封建专制思想,《资政新篇》主张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更具有民主色彩。17.鲁迅曾经指出:“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最大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有武力的别人”包括

7、()①袁世凯②滇桂军阀③苏联④中国共产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依靠的外力日本、新军、会党;辛亥革命时期迁就袁世凯;辛亥革命后,又依靠西南军阀、陈炯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但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④不符合题意,A项为正确答案。2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

8、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在作者看来,造成这次大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