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

(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

ID:37536531

大小:428.2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_第1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_第2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_第3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_第4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界》(月刊)总第150期,2010.11·学术史谭·ACADEM1CS[学问人生]No.I1Nov.2O10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蒋玉智,陈红兵(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山东淄博255091)[摘要]任继愈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陆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唯一指导原则“对子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八十年代实现了研究指导思想的自我突破,以“对子论”与“圆圈论”结合,主编了巨著《中国哲学发展史》,他的学术成果,为后人继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其学术研究道路对后继者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关键词]任继愈;对子论;圆圈论任继愈先生(191

2、6.4.15—2009.7.11)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多,体现于他的多种专著、论文和主编的教材中,本文拟初步探讨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及自我突破,从这一视角总结和思考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一、建国后前三十年:学科创新与对子论建国之初,任继愈即逐渐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他在1988年熊十力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言回忆道:“我和熊先生相处多年,相知甚深。我过去一直是儒家的信奉者。新旧中国相比较,逐渐对儒家的格、致、诚、正之学,修、齐、治、平之道,产生了怀疑。对马列主义的认识逐渐明

3、确。在1956年,我与熊先生写信说明,我已放弃儒学,相信马列主义学说是真理,‘所信虽有不同,师生之谊长在’,‘今后我将一如既往,愿为老师尽力”’。J在建国后的前二十多年间,任继愈写了《老子今译》(1956年)、《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作者简介:蒋玉智(1952一),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陈红兵(1966一),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一172—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治思想略论》(1956年,与汤用彤先生合著)、《中国近代思想史》(1956年,与石峻、朱伯昆先生合著)、《墨子》(1961年

4、)、《汉一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1963年)、《韩非》(1964年)等著作,发表《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因素》(1954年)、《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问题》(1955年)等论文多篇。1963年主编的《中国哲学史》,集中体现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学术观点,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成果。该著是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当时组织者要求,各种文科教材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注意中外古今不可偏废;力求简明生动,要有科学的论证,要有分析和比较,既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又让教师有补充发挥的余地;总之,要求既要注意政治性和革命性,又要注意知识性和科学性,并使两方

5、面较好地结合起来。为此提出,教材编写必须坚持党内外新老专家合作的原则;在编写过程中必须保证学术争论的自由;集体编书必须实行主编负责制度,以保证每本教材观点的一贯性和完整性;必须建立由专家组成的专业组,分别领导各专业的教材编选工作;需要统一计划和调动组织全国的学术力量。同时也提倡个人写作,鼓励写一家之言。同一门课程,可以因学派不同和合作条件不同而同时组织编写几本教材。具体领导者向中央的报告特别举出中国哲学史这一学科,提出既组织集体编写一本,又鼓励冯友兰教授个人写一本,并报告冯先生的积极性很高。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即组织集体编写的那一本,对中国哲学史的分期、主线、

6、内容、方法和原则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既体现了主编任继愈的学术思想和哲学史观,也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史领域的主流观点。该著把中国哲学史分为中国奴隶社会(商一春秋)、封建社会(秦一清)、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三个大的时期。封建社会又分为确立时期(战国)、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建立和发展时期(秦一汉)、封建国家长期分裂门阀地主阶级统治时期(魏晋南北朝)、统一封建国家重建与地方割据时期(隋唐五代)、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宋元明)、没落时期(清代)六个阶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这一斗争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奴隶社会表现为唯物主义“自然无为”的天

7、道观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反对宗教迷信、天命观和为之论证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斗争。在封建社会确立时期(战国),出现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各派各家之间有继承、有批判、也有发展。苟子和韩非的学说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其他阶级的最后清算。直到秦汉统一,政治上中央专制集权的王朝巩固后,才把孑L子思想定于一尊,加强了思想的统制,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地主阶级在与奴隶主阶级反复斗争中不断壮大,反映地主阶级利益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也是在与唯心主义反复斗争中得到发展壮大的。两汉今文经学解释经文有严重的迷信思想,到了西汉末年,今文经学与谶纬迷信思想相结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神学经学。与今文经学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