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

ID:37533696

大小:662.31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5-12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_第1页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_第2页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_第3页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_第4页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组织行为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章人性假设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视的任何东西,也没有人心这样可怕,这样复杂,这样神秘,这样无边无际。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雨果《悲惨世界》本章重点中国关于人性的主要思想西方有关人性的主要观点人性假设理论第一节中国关于人性的主要思想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中国古代的需要层次思想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一、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我国古代对人的系统认识是从“人性”开始的。人性问

2、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一)儒家思想1、孔子的观点:孔子最先提出“人性”问题,《论语·阳货》中讲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孟子的观点:孟子提出了人性具有善端的“性善说”,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尺度,没有这“四心”就不是人。性善为何物?那就是“仁、义、礼、智”。他认为“寻善”不是向外部觅找,而是反身而诚,内省的修养便成为成人的重要环节。〈1〉人性是善的,如果按照人性去做,就可以成为善人,做坏事的人并不是因为本性不善,而是没有按照本性去行事。〈2〉把性善理论

3、用之于管理人,治理国家。各国诸侯要想治理好国家有三件大事:土地、人民、政事,要做好这三方面的治理则首先要行仁政,而仁政之根本在于养心。3、荀子的观点:荀子则以“性恶论”为出发点,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与孟子不同,他较注重的是“修习”过程,强调习俗环境和习行,这是他对孔子“习相远”的发展。〈1〉战争、竞争、矛盾、冲突、混乱等“人性恶”是根源。〈2〉荀子针对性恶提出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礼”,二是“刑”,礼是以教育为主,刑是依法制裁。(二)道家的思想1、老子的观点:老子的人性论

4、主要特点是人性自然,人性无善恶之规定,人性没有先天的道德属性。人性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或善或恶,都是叛逆了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正是在这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他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从而返朴归真的成长之道。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就会采取“无弃”的态度;表现在恩怨问题上,老子主张“报怨以德”;表现在荣辱观上,便是“宠辱不惊”。2、庄子的观点:庄子推崇人类的自然本性,是对儒墨提倡的仁义道德的否定。战国之时,儒家学说一般为列国统治者所采用,仁义也成了当时人们一种普遍追求。不满于社会现实的庄

5、子,自然把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仁义”,认为仁义破坏了素朴的人性,仁义是虚伪、争夺以及种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庄子倡导人性回归自然纯朴,反对压制人性的等级专制社会,这其中就蕴含着人道主义思想。(三)法家的思想韩非以法家冷峻的眼光,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审视,揭示出人性的自为自利的天性。“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提出的“安利恶害”或者说“就利避害”的人性是有其思想源头的。首先是对管子、商鞅等法家人物思想的继承;其次是吸取了荀子人性理论的观点。(四)深化发展时期——秦汉至宋元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人性论思

6、想也体现出其一统性。秦时法家思想及其性恶论占据统治地位。秦以后,为维护社会稳定,符合这种社会要求的儒家思想逐渐在社会思想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在人性论方面,也主要以儒家学说为主,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人性论是以儒家伦理人性观为主导的,即:都具有很强的伦理性,强调人性中的道德理性等社会属性,而忽视甚至否定人的感情、欲望等自然属性。(5)顶峰时期----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明代王廷相提出了较为科学的习成论雏形,认为人性是一种精神活动,先有其自然属性,然后有社会属性,人之性成于习,是后天学习而成,为我国古代人性论发展走向顶峰奠定

7、了基础。之后,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然人性观点,认为“习成而性与成”,即人性是在后天不断的生长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使中国古代人性论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思想家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开始了将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现代文化相结合,讨论人性的尝试,如严复基于进化论的性无善恶论,梁启超的个性中心论,章太炎的善恶同时进化论等,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现代人性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1〉马克思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

8、,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了自然的、精神的、社会的。〈2〉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层次,生活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3〉列宁提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共产主义劳动。〈4〉毛泽东提出,要做一个“大公无私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第二节西方有关人性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关于人性的假设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弗洛伊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