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31274
大小:7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线虫和棘头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寄生虫:范畴:①医学蠕虫(大):线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 吸虫: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 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②医学原虫(小):根足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非致病性阿米巴鞭毛虫: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孢子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 ③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蚊、蝇、白蛉 蛛形纲:蜱、螨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 (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收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2)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在营养上互相依赖,彼此受益长期共生。 (3)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收益(寄生虫),另一方受害(宿主)。宿主类别: 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例如人为蛔虫的终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例如淡水螺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3)储存宿主(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除了感染人体,还可感染某些脊椎动物。 4)转
3、续宿主:当一种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而对正常宿主仍具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宿主对寄生虫: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病的流行 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患者带虫者储存宿主)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窗体顶端.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的未开发地区 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防治原则:(1)消灭传染源 (2)截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第二章医学蠕虫一、线虫
4、和棘头虫1.线虫概述(1)形态:1)成虫虫体呈线状或圆柱形,大多数为雌雄异体。2)虫卵多为椭圆形,卵壳多为黄色、棕黄色或无色。卵壳主要是由三层组成:内、外层均较薄,内层又称为脂层或蛔甙层,具有调节渗透作用;中层较厚,称为壳质层,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是卵壳的主要组成部分。2)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根据线虫生活史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土源性线虫,比如:蛔虫,饶虫。②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生物源性线虫。比如:血吸虫(钉螺)1.似蚓蛔线虫(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
5、虫病。 ②虫卵: 受精卵:卵内有一个大而圆的胚细胞。 未受精卵: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颗粒。人排出蛔虫卵被人吃了不感染人,只有受精卵在温暖潮湿土壤里成感染虫卵被人误食后在小肠内孵出幼虫。(3)致病 幼虫致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移行导致) 成虫致病:是致病的主要阶段。改良加藤法2.毛首鞭形线虫(鞭虫)②虫卵:呈纺锤形,黄褐色,两端各有一透明的塞状突起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内。3.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土源性线虫虫卵:感染期虫卵内有一盘曲的幼虫。经口感染不需要到土壤去生活史简单,
6、不需要中间宿主,6小时发育成熟,易感染不容易治愈。人睡眠后,部分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大量产卵。实验诊断:肛门拭子找蛲虫卵。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和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4.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钩虫)成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虫卵:卵壳与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轻)幼虫: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通称钩蚴。丝状蚴通过皮肤感染。蛔虫鞭虫经口感染。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致病 1)幼虫所致病变:①钩蚴性皮炎:奇痒无比。②钩蚴移行:呼吸道症状。 2)成虫所致病变:贫血,异嗜症(墙皮粉笔喜
7、欢吃贫血缺铁)消化道症状。防治原则:不赤足下地。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丝虫)成虫寄生在淋巴管检查微丝蚴通过蚊子传播。班氏丝虫无尾核,马来丝虫有2个尾核呈前后排列。(2)生活史 ①在蚊体内的发育:微丝蚴→腊肠蚴→丝状蚴所以是生物源线虫 ②在人体内发育与繁殖:丝状蚴经皮肤进入人体,大淋巴管及淋巴结→成虫→微丝蚴 ③夜现周期性: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液中。所以给病人找微丝蚴在晚上。(3)致病 ①急性期的过敏和炎症反应(淋巴丝虫病) ②慢性期主要
8、为阻塞性病变(象皮肿、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小肠,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横纹肌细胞内,被寄生的宿主既是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但完成其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幼虫囊包:发育成熟的幼虫长约1mm,蜷缩于梭形囊包中。只有到达横纹肌的才能继续发育,穿破血管进入肌纤维内形成囊包。(3)致病:幼虫致病最重 ①侵入期(肠型期)②幼虫移行期(肌型期)引起全身小血管炎症及间质水肿,临床表现为高热、剧烈的肌肉疼痛,尤以腓肠肌为最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