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上

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上

ID:37522472

大小:4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4

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上_第1页
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上_第2页
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上_第3页
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上_第4页
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必备诗歌鉴赏(课标要求)本溪市第三十四中学xtmf《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本文是作者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是赠诗中的名篇。2、刘禹锡首先写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自己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写自己回到洛阳的感受,老友已逝,只有无限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沉舟”“病树”喻自己,抒发诗人自己身世之感。5、末联点明酬赠

2、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达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6、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深刻的人生哲理。7、思想: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1、本诗是咏史诗。但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作者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的原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2、作者不正面描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

3、见大,深刻警策。3、思想:借用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1、本诗是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再次逼他劝降张世杰时所作,以此诗志节。2、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科举入仕,二是起兵抗元。颌联用比喻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历经艰辛危苦。颈联上句写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作者巧用惶恐滩和零丁洋,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害。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

4、明志的决心,表现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水调歌头》1、本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哲理思考又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又进了一层,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4、“归去”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5、“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作者的犹豫

5、,作者的遐想越来越飘渺,终不忍弃绝人世。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终于不再遐想、犹豫,实际收入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7、下片紧承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作者的放达宽慰。11、全词体现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6、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山坡羊·潼关怀古1、这首曲是元代张养浩所作,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仍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2、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潼关的险要,用“山河表里”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聚”“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谢之情。3、中间四句写作者路

7、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眺,感慨横生的样子,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象,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此时的西都(长安)是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但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4、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的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批判。5、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饮酒1、本诗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所作,作者借“

8、饮酒”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本诗格调闲雅有致。2、“结庐在的境,而无车马喧”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隐后的自己生活状况,身处闹市,喧嚣不绝于耳;“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作者自问自答,“问君”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观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有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评议,解释了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4、诗的前四句,通过叙事、议论定下全篇基调。5、以下四句写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达到物我合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