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21261
大小:995.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5-24
《东莞市常平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东莞市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2目录第一部分现状概况及规划背景1一、现状概况1(一)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1(二)自然条件1(三)行政区划与人口1(四)社会经济概况1(五)城镇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2二、上版规划回顾及实施评价3三、本次规划修编的基本背景3四、规划依据及修编重点4(一)规划主要依据4(二)编制重点4五、规划区范围及规划期限5六、规划目标5七、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5(一)指导思想5(二)规划原则6第二部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6一、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6(一)基本情况6(二)存在问题7二、发展条
2、件综合分析8(一)宏观背景8(二)发展优势8(三)制约因素9(四)结论:发展思路调整与发展模式选择9三、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0(一)主要经济指标预测10(二)城镇化水平预测10(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0(四)产业发展方向11四、社会经济发展策略12第三部分总体规划12一、城镇性质和规模12(一)城镇性质12(二)城镇人口规模12(三)城镇用地规模14二、用地现状及评价14(一)建设用地现状14(二)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16三、构思16(一)规划理念16(二)城市发展形态分析16(三)结构分析17四、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17(一
3、)总体布局原则17(二)规划结构及功能布局17(三)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目标17(四)用地规划18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23(一)对外交通24(二)内部交通242六、绿地系统规划28(一)绿地系统现状与存在问题28(二)绿地系统规划28七、景观系统规划29(一)景观资源现状29(二)景观系统规划29八、环境保护规划30(一)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污染控制30(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控制30(三)环境噪声标准区划与污染控制31(四)固体废弃物31九、环境卫生规划31(一)环境卫生现状31(二)环卫基础设施配置32十、市政工程规划32(
4、一)给水工程规划32(二)排水工程规划37(三)电力工程规划40(四)电信工程规划42(五)燃气工程规划44十一、综合防灾工程规划47(一)消防规划47(二)人防工程规划48(三)防洪工程规划48(四)防震减灾规划49十二、旧城改造规划50(一)现状概况与存在问题50(二)旧区保护与更新规划50(四)旧区保护与更新措施51十三、近期建设规划52十四、城市远景发展规划设想54十五、规划实施策略和政策体系54附件一:专家评审意见及主要出席会议人员名单2第一部分现状概况及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一)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1.地理概况常平
5、镇位于东莞市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2o58'38",东经113o59'18",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它西北部可接广州,南部靠近深圳、香港,处于珠江三角洲广深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同时有国家铁路主干线京九铁路及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在此交汇,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2.历史沿革早在宋朝初期,大沥村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南宋末年其余各村落也先后有村民从南雄珠玑巷迁此安居,于元、明、清三代又有小部分村落相继出现。清道光(1821年)以前,常平镇境内先后出现一些小圩市,其后由于河道变迁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特别是广九铁路建成
6、并设立常平站(今东莞站)之后,除常平圩日趋繁荣外,其余各圩相继衰落。建国之前,常平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常平古圩——广裕圩——常平新圩。常平圩原是寒溪水畔一片荒滩,因水运便利,商业和手工业等在此发展,形成常平古圩。其后为与常平古圩抗衡,在其东端又建广裕圩,因广裕圩辖地广阔,人口众多,水运便利,发展较常平为快。之后,常平圩为求竞争,又建常平新圩。后来,人们把连成一体的常平古圩和常平新圩统称为常平下圩,而广裕圩则称为常平上圩。新中国成立后,常平圩与广裕圩合并为常平圩(曾先后两次称常平镇),并为历届政府机构驻地。1987年,
7、常平撤区建镇,常平圩被划分为居民管理区和下圩管理区。(二)自然条件1.地貌地质常平镇地处东江南部泛洪区,寒溪水流域南段,石马河北段的西部。东南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丘陵地带;西北部寒溪水贯穿其间,河涌交错,形成埔田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石马河、仁和水、寒溪水跟山势走向基本一致,为南北走向。镇内主要地层分布为下古生界石英片岩和下朱罗纪砂页岩。除东南部山岭起伏、岩石遍布,属花岗岩外,其余均属砂岩、页岩。埔田地区是河流冲击层,耕作层深,属黏土类,适宜种植水稻;山坑田为沙壤土,铁锈水较多;其余为沙泥适中的坑田和涌边田;旱地和山地
8、多为红壤、赤红壤、黄壤石质土。2.气候条件常平镇临近南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南风,冬季盛行东风和北风,夏秋季节(7-11月份)常有八级以上台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31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全镇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970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