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高考英语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高考英语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建议内容提要:一、2015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的变化二、冲刺阶段英语复习建议2015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的变化一、2015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的变化阅读部分:“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词义”。一、2015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的变化语法填空:命题和答题要求变化了,题目要求:“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而2014年是要求填入空白处的词数不超过3个单词。一、2015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的变化语法填空样题变更为2014年高考卷真题;从对话形式改为短文形式。一、2
2、015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的变化词汇量提高了要求:词汇表的词汇量由2014年的3000个增加到2015年的3500个,并更正原来的少量错误,完善个别词汇标注。冲刺阶段英语复习备考策略和建议二、冲刺阶段英语复习建议词汇要牢记二、冲刺阶段英语复习建议一、词汇要牢记。1.把《高考考试考试说明》里今年增加的500多个词汇逐一背诵。大部分是选修7册8册里的单词;而不少学校没有学选修7册8册。所以要特别背诵新增加的词汇。二、冲刺阶段英语复习建议一、词汇要牢记。2.把3500词汇表分类,基础词汇2000,做到汉英英汉互译;较难、低频词汇要识记认识,知道
3、汉语意思。二、冲刺阶段英语复习建议一、词汇要牢记。3.老师们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精选常考动词及搭配、名词及搭配,形容词搭配、介词及搭配、副词等强化重点词汇的学习。二、冲刺阶段英语复习建议一、词汇要牢记。4.要进行一词多义的练习。从词汇表中挑出常考的多义词,进行整理,编写例句,印发给学生。强化学生对多义词汇的辨析、词义的识记,同时也进一步丰富词汇知识。二、冲刺阶段英语复习建议二、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培养学生答题技巧(一)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考纲对阅读理解的要求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
4、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词义(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快速读题,正确理解题干,定位关键词,带着问题读文章通过快速读题,确定题干中的关键词,即能够反映题干的中心信息或能体现题干最大特征的词,如时间、数字、专有名词、抽象名词、典型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中心动词等。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阅读及确定正确答案。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变速阅读文章,学会处理文中冗余信息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时运用略读法(skimming),即仔细读文章
5、的首尾段和中间段的首尾句;在寻找文中具体信息时可运用扫读法(scanning)。备考时,考生要学会变速阅读,即阅读时有所读有所不读。要慢读重点句、首尾段,特殊语言现象,含有题干关键词的句子,连续数行并列或同义,作为解释、说明、类比的例子或细节。对于不涉及考题的句、段要快速阅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注意特殊语言现象,在含关键词的句子处标上记号特殊语言现象指文中表示因果、比较、转折、举例等关系的语言现象。阅读时应留意表示这些关系的标志词,如连接词、副词、代词、介词短语、关系词、插入语等,它们在上下文中具有让步、转折、指代、递进、对比、列举
6、、承上启下等作用,正确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的作用,对做阅读理解题大有好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4.注意正确项和干扰项的特点,回读全文,确定答案正确项的特点有:(1)正话反说;(2)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3)同义词替换;(4)主动变被动,叙述角度转换,意思不变。(5)一般含有不肯定的语气词或委婉表达的用词比如canmaypossiblemightsome(6)正确答案一般与文章中心思想有关。正确答案一般有概括性和深刻性。所处位置一般在段首段尾处,转折关系处,因果关系处,条件关系处干扰项的特点是:1.以偏概全只阐述了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或局部
7、信息2.断章取义以文章的个别信息或字眼或以次要的事实细节冒充全文的主要观点3.主题扩大概括的内容范围过大,过于笼统,超过文章实际讨论的范围4.张冠李戴有意地把属于A的特征放在B身上,串段现象,构成干扰5.无中生有文章中没有信息支持6.似是而非选项中的词语似乎在文章谈到了,但实际与中心内容毫无联系。重点提示:a.禁忌绝对性的答案(only,never,all,nobody.......)b.把自己放在作者角度考虑问题c.正确选项中一般有抽象名词或概括性的词语d.四个选项中内容相近或相反的两个选项中往往有一个正确答案阅读理解答题技巧5.利
8、用排除法或题目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判断题目答案有些题目不能从文中某句话直接找到答案,而是涉及全文的多个句子或段落,这时可使用排除法。有些题目尤其是主旨题,如果利用排除法也难以解决,则可利用题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即通过题目